267394322_m

《房間》是一本很特別的小說。故事內容描述一名遭囚禁7年的少女和她的小孩傑克如何相依相存,並想盡辦法逃離凶手魔掌,最後學習適應外界環境的過程。就題材而言,這樣的內容算不上新鮮,但是作者愛瑪.唐納修選擇一個獨特的視角──以5歲的傑克作為第一人稱自述──來呈現,讓故事不局限於犯罪案件本身,更擴大到其他議題,提供更為廣闊的探索空間。當中,最令我感到趣味盎然的便是「房間」元素的運用。

很多人被各種各樣的方式關起來

當年,傑克的母親在上學的途中遭綁架,並且被囚禁在一間後院裡的小房間,直到順利逃脫為止,她在這方小監獄中度過7年的光陰。在這段期間裡,凶手多次強暴她,讓她懷孕並產下傑克,自此之後,傑克成為她活下去的最大動力。她們在房間裡遊戲、學習、生活,對出生於此的傑克來說,這間房間裡的一切即代表全世界,而母親當然是他唯一的依靠。

從具象的角度來看「房間」,它就是一個由實際的長、寬、高構築出的具體空間。這方空間對外人來說,不過是一棟建築物裡最小的單位,甚至只能擁有單一功能的單位,諸如:廚房、浴室、客廳、臥房、儲藏室;就傑克而言,這裡是他出生的產房、遊戲的遊樂場、學習的教室、用餐的飯廳、睡覺的臥室,在他的觀念裡,這小小的空間是他生活的唯一場所,是真實世界的一切。由具象的「房間」衍生出的大小觀念對比,讓外界的人無法理解傑克的想法,與此相對,傑克也同樣難以理解外界的點點滴滴。因此,在傑克和母親逃離房間之後,包括母親的親人、精神科醫師、大眾媒體等,都將焦點著眼於兩人是否有無法適應社會的精神疾病,因為在外界的人看來,他們過去的生活模式和思考方式是奇怪的、不正常的,必須盡快重新學習以融入社會當中。

然而,對兩人而言──特別是出生於房間裡的傑克──外界的生活、社會上的禮教規範才是奇怪且難以理解的。外界的人總認為傑克擁有一個不正常、不快樂的童年,因為他沒有正常的家庭、正常的玩伴、正常的生活,他缺少了許多正常小孩應該擁有的一切。針對這些質疑,傑克的母親說:「很多人被各種各樣的方式關起來。」這句話頗令人玩味。傑克和母親確實被看得見,也就是具象的「房間」關起來,徹底與外界隔離,但是,仔細想想,我們不也或多或少被抽象的「房間」關起來嗎?

「性/性別」的「房間」

所謂抽象的「房間」指的就是包含道德禮教在內,所有有形或無形的規範。「性/性別」(Sex/Gender)的界定即為其中之一。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有句名言說道:「一個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意指一個人要經由學習社會對「女人」定下的標準、規範後,才能成為真正的「女人」。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男人」不也是如此嗎?社會上普遍認為「男人」的外表強壯、肌肉結實、蓄短髮;內在要堅強、勇敢、有擔當。對於出生於房間裡,除了母親和自己之外,從未接觸過其他異性或同性的傑克來說,這些「性別」的限制根本不存在。因此,在描述自己的誕生時,傑克說:「妳割斷臍帶,我就自由了。後來我就變成一個男孩。」母親糾正他:「事實上,那時候你已經是個男孩了。」由此可見,未經社會化的傑克認為人類剛出生時是沒有「性別」的區分。

此外,所謂的「男」或「女」在傑克的眼中不過是生物學上的差別,沒有摻進絲毫情色或欲望的成分。因此,當他看見小女孩布洛英的下體時,只覺得「那裡不像陰莖,也不像媽的陰道,就是一小截胖胖的身體,中間打摺,沒有長毛。」基於好奇的心理,傑克不自覺用手去觸摸,然而此舉卻遭來布洛英的母親嚴正地告誡:「我們不能隨便摸別人的私處,這種行為絕對不可以。」傑克哪裡懂得什麼叫「私處」,看到布洛英的母親用手幫女兒擦拭「私處」,傑克又產生疑惑:「她擦的跟我剛才摸的都是布洛英身上同樣的部位,但她事後可沒有打自己。」傑克不解的除了布洛英的下體樣貌之外,還有為什麼布洛英的母親可以用手觸碰她的私處,而自己卻不可以。

「性/性別」為傑克帶來的困惑不僅於此。傑克從出生就待在房間裡,母親也沒有替他剪頭髮,因此傑克便留著一頭長髮。這樣的外貌在房間裡並未替他帶來困擾,然而一旦走出房間便大為不同。每個人一看到傑克,必定認為他是「女生」,跟著大人外出時,也總被視為他們的「女兒」。對此,傑克又有了疑問,這次大人回答他:「因為你的長頭髮和朵拉包包。」傳統觀念中,認為男生要留短頭髮、玩機器人或小汽車,但是傑克完全反其道而行,他不僅有著一頭長髮,還喜歡看朵拉的卡通。在「男生該如何、女生該如何」的刻板印象之下,仍是小孩,尚未完全發育的傑克理所當然被當作「女生」。為了不讓傑克再度被誤解為女生,外婆會將他的馬尾塞進外套裡,藉以隱藏「女生」的表徵之一。慢慢理解到這點的傑克,終於在某天早晨,拿剪刀將自己的馬尾剪掉。

看到這裡,我的心中其實充滿著難過和感嘆,因為傑克終究還是走向社會化一途。在逃離具象的房間之後,他也和其他的「正常人」一樣,漸漸地開始受到社會上各種無形的規範所束縛。這究竟是好是壞,沒有人說得準。只能說,為了順利地生存於這個社會中,不得不去遵守某些規範。

童言童語的殘酷《房間》

由於《房間》是藉由5歲小男孩的觀點寫成,當中使用的文字描述不免顯得童言童語,讓人有些難以理解,例如:傑克習慣將所有的東西以「他」作指稱;將太陽和月亮稱為「上帝」;將睡著說成「關掉」。剛開始閱讀時,這些部分確實令我有些困擾,閱讀和理解的速度也跟著減慢,但是隨著故事的進行,我還是慢慢融入傑克的世界中,依循他的腳步重新探索整個環境。這樣的表現手法不僅讓讀者產生回到兒時的錯覺,也能藉著小孩懵懂的目光去思考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除此之外,對照起故事後半部,傑克和母親逃出房間後的生活來看,傑克的童言童語更顯得單純、直接;殘酷的是,另一方面其實也突顯出大人/現實世界的複雜、世故。「我想這世界上一定隨時都有人覺得累。」傑克如此說道。

【作者簡介】
愛瑪.唐納修(Emma Donoghue,1969-),出生於都柏林,作品以當代及歷史小說為主。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暢銷書《蕩婦》(Slammerkin)、《封緘的信》(The Sealed Letter)、《著陸》(Landing)、《生者面具》(Life Mask)、《頭罩》(Hood)及《炒》(Stirfry);短篇小說集包括《生兔子的女人》(The Woman Who Gave Birth To Rabbits)、《親吻女巫》(Kissing The Witch)及《敏感話題》(Touchy Subjects)。她還撰寫文學史、舞台劇與廣播劇。她跟同居人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住在倫敦與安大略(加拿大)。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ROOM
作者:愛瑪.唐納修(Emma Donoghue)
譯者:張定綺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年2月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13218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開到荼蘼花事了 的頭像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