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393527_m  

《午間女人》這個中文書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小說試讀募集的文章中,並未對這個神秘的詞彙多做解釋,僅簡單敘述故事大綱:海蓮娜的母親因接連的喪子之痛而精神崩潰,使得她對海蓮娜及姊姊瑪塔冷漠以待;長大後的海蓮娜遇到一生的摯愛,卻在即將踏進幸福的未來人生時,遭受命運無情的捉弄,從此便形同槁木死灰般封閉起自己的內心。在閱讀了劇情簡介之後,不難了解到這是一部以動亂時代底下,女性的命運發展為主題的小說。但是,這又和「午間女人」這四個字有何關聯?讓我不禁翻開書頁,隨著作者茱莉亞‧法藍克的細膩文字深入主角海蓮娜的人生故事中。

原來,「午間女人」為索布人(西斯拉夫民族)的傳說人物。她擁有白皙的皮膚,會在正午時分現身誘惑人們。被午間女人找上的人必須花上一個鐘頭的時間,向她敘述亞麻的處理及編織方法,否則就會失去理智、暈眩、全身麻痺,以至於被午間女人用鐮刀砍下頭。其實,直至閱讀完這本小說時,我依舊無法理解「午間女人」在這個故事中代表的意義;為了寫這篇試讀心得,重新思索海蓮娜及所有的女性角色後,我才發覺到海蓮娜和她的母親瑟瑪‧烏爾璽不就像是遭受到午間女人的毒手,導致內心如同聾了、啞了般,對周遭的人們甚至是親生小孩都冷漠以待,並將自己壓抑在憂傷的絕望和溫柔的希望所構築而成的矛盾當中,讓人感到萬般的無奈與心碎。

誠如作者茱莉亞‧法藍克在自序中所說:「那時代的女性對自己的人生能有多大的自主權?」《午間女人》以戰爭的動亂時代為背景,在這樣不確定的生活中,女性的存在地位更顯卑微,唯一的人生出路便是嫁入仍保有名望的大家族裡,當個端莊、謙遜而聖潔的紫羅蘭。海蓮娜的父親也曾多次以此暗示她,女孩子不用擁有多高的學歷和知識,能在醫院裡工作已經很好了;然而,海蓮娜卻是一個自主性極強的女性,她渴望離開包森這個小地方,到大城市柏林去深究,同時也嚮往著美麗的愛情,進而常常為自己勾勒出充滿希望的未來藍圖。因此,在小說的前半段中,我們見到的海蓮娜是個青春洋溢、活潑熱情的女孩,有時還會因姊姊瑪塔與友人雷歐婷娜交往過甚而心生妒意,在在展現出小女孩單純可愛的一面。

無奈的是,生命的璀璨終究敵不過戰火無情的摧殘。海蓮娜父親所開設的印刷廠因大環境的經濟動盪,而面臨破產倒閉的危機。但是,這對海蓮娜來說,卻也不失為一個轉機:她如願以償和姊姊一同搬到柏林投靠親戚,甚至在此邂逅了她的初戀卡爾。一株驕傲、備受崇拜的艷紅玫瑰原先可以從此綻放出無限光彩,卻在一場意外奪走卡爾的生命後,海蓮娜的人生便步上母親的後塵,跟著墜入無盡的黑暗深淵中。其實,即使海蓮娜為自己的人生方向展現出十足的欲望,她的內心還是個渴求幸福愛情的小女人,否則卡爾的死就不會對她造成如此大的打擊。如此,海蓮娜在小說的後半部性格大變,成為一個笑容不再、背負著無奈與絕望的哀傷女人,令人感到憐憫與不捨。

海蓮娜這個人物的原型來自於作者茱莉亞‧法藍克的祖母,她在二戰結束後幾個月,將作者的父親帶至火車站的月台上,並要他待在原處等候;然而,從此之後,這名年僅七歲的小男孩就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母親。這件往事成了作者的靈感來源,她開始收集資料、到處尋訪,逐漸地建構出一位女性完整的人生樣貌。由於有著如此的真實背景,讓《午間女人》不再只是一本虛構的娛樂小說,更夾雜了許多時代造就的沉重與無力感。「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決定(指將小孩遺留在火車站月台上)?」我和作者有著相同的疑問。闔上書本後我依然沒有獲得解答,卻也無法狠下心去批評這樣的行為,僅剩下嘆息、嘆息,以及深深的嘆息。

【作者簡介】
茱莉亞.法藍克(Julia Franck,1970-),出生於柏林,在德國被喻為「契可夫傳人」、有「文壇奇女子」之稱。就讀柏林自由大學時主修古代美國語言學、哲學與德國文學。作品曾多次獲獎,2004年獲頒瑪利亞-路易絲-卡敘尼次文學獎,2005年獲頒甘德斯海姆市羅斯維特文學獎章。2005旅居羅馬,常駐於羅馬德國文化中心馬西莫別館。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Die Mittagsfrau
作者:茱莉亞.法藍克(Julia Franck)
譯者:闕旭玲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9年1月2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7180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開到荼蘼花事了 的頭像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