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393635_m  

闔上書本後,艾蘭妮、安娜及瑪麗亞等若干女子的形象,依舊清晰分明地盤旋在我的腦海裡,仿若我亦曾經處於其中,感受到她們的勇敢與軟弱、堅強與無奈、幸福與淚水,以及那份無可取代的愛。我不禁重新翻開書頁,再次閱讀開頭的第一部分,讓這個屬於四代女人的故事像一個圓般,緊密連結起來。誠如瑪麗亞的好友弗蒂妮所說:「她們的生命纏繞在一起,我們希臘人所說的『命運』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說的『命運』,很大一部分是由祖先而不是星辰決定的。」

《孤島戀人》以希臘愛琴海上的第一大島──克里特島,及其北岸的史賓納隆加島為小說發展的主要舞台。拜網路和旅遊書籍之賜,近幾年愛琴海的藍白風情在台灣大肆盛行,無論是餐廳還是民宿旅館,紛紛以白牆藍門窗為風格來裝潢,這也成了我們對希臘愛琴海的第一印象與浪漫幻想。然而,在《孤島戀人》的通篇文字敘述中,絲毫不見陽光熱情灑落、明亮清爽的既定印象,取而代之的是「痲瘋病」所引起的生離死別悲劇,使得整本小說瀰漫著無奈又無助的濃重氛圍,為希臘愛琴海上的島嶼披上一層灰暗面紗,完全顛覆我們的美麗綺想。另一方面,也因現實的殘酷無情面的映襯,得以顯現出溫暖的人性光輝。如同藍色代表著憂鬱,但同時又是明燦天空與閃耀大海的顏色,《孤島戀人》就是這麼一部夾雜了許多複雜及矛盾情緒,精闢刻劃出人性與心靈蛻變成熟的動人作品。

故事開始於艾麗希絲對愛情及未來的迷惘:她與艾德的關係穩定,甚至可以到論及婚嫁的地步,但兩人的愛苗卻逐漸枯萎,奄奄一息。使得艾麗希絲不禁好奇,為何母親蘇菲亞在她這個年紀就能早早結婚生子,為自己的未來下決定?除此之外,母親極少談論自己的過去,還試圖將過去深深掩埋,湮滅一切。種種皆令艾麗希絲決定踏上母親的故鄉──克里特島,挖掘母親在這裡生活過的所有痕跡,並探索自己家族的過往歷史,藉以釐清思緒並為未來找尋出路。作者維多莉亞‧希絲洛普(Victoria Hislop,1959-)巧妙運用痲瘋病的真實史料,輔以細膩且感性的筆觸,藉由一個家族在痲瘋病的陰影籠罩之下,所展現出的心境變化與悲歡離合,帶領讀者由第三者的全知角度踏進一個時代的風華塵囂,更時不時流露出對痲瘋病患的關懷之情。

在《聖經》的〈利未記〉中,視痲瘋病為不潔淨的疾病。一般人因對痲瘋病一知半解,抑或道聽塗說,總將痲瘋病患與外表殘缺不全劃上等號。如此一來,痲瘋病患總得背負社會大眾的恐懼與歧視,進而遭到社會的排擠,甚至是家人朋友的唾棄。因此,過去要是罹患痲瘋病,唯一的出路就是受到強制隔離治療的待遇。一旦被隔離,便得「以院為家」,終身與世隔絕,無法再與社會及他人接觸。這即為書名裡「孤島」二字背後所隱含的意思,也是本書所要探討的主題:孤單不等於寂寞,置身人群中也會感到孤單。

帶出整則故事的艾麗希絲本身即為一個很好的例子。男友艾德擁有身分地位、大好前程,還有跟英國貴族扯上關係的家族,看似是個理想的白馬王子,兩人照理應能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然而,或許是艾德本身的條件過於優勢,他總以自我為中心,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不會去傾聽艾麗希絲的內心需求。如此看來,縱使艾麗希絲並非孤單一人,身旁有人能夠陪伴著她,內心依舊感到無比的寂寞。反觀那座專門隔離痲瘋病患的「孤島」──史賓納隆加島,就像艾麗希絲對它的觀感:「本來以為會看到很難過的景象──也不是不難過,但除此之外還有別的,我覺得過去住在島上的人一定不只是整天坐在島上自憐自艾。」島上的痲瘋病患應當是過著慘不人道的可憐生活,他們不但必須承受病魔的摧殘,以及期盼那似有若無的痊癒希望,還要忍受與家人朋友隔著距離不遠的大海,兩地相思卻就此終生別離的痛苦。然而,書中所描繪的竟是與此截然不同,宛如烏托邦的景象:因為同受社會排擠的對待,彼此間懂得對方的苦痛,於是更為團結一心;因為與世隔絕,外頭的戰火便無法波及至此;而太陽照常升起,月亮照常銀輝匝地,星辰照樣燦爛,不理會人間的悲歡離合。

與生活在史賓納隆加島上的人們相比,對岸小村莊普拉卡的居民顯得更為令人感慨。瑪麗亞的姊姊安娜因眷戀於名聲及財貴,選擇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卻又無法把持住自己的欲望,與丈夫的堂弟馬諾里暗通款曲。安娜雖是自由之身,不像媽媽或妹妹因染病被送往島上監禁,但她卻將自己囚禁在無盡的欲望中,最後不僅傷害深愛自己的父親與妹妹,更招致殺身之禍;安娜的丈夫安德里亞因迷戀於安娜的美貌,不顧一切堅持將她娶進門,之後卻把心力侷限於事業一隅,絲毫沒有察覺安娜真正的心意,導致兩人的婚姻關係若有似無;馬諾里習慣於拈花惹草,他的心先從安娜身上移到瑪麗亞那,在得知瑪麗亞罹患痲瘋病之後,又將目標轉回已婚的安娜身上,三心二意的個性最終使自己身敗名裂,逃離原本安逸的庇護之下。他們三人的行徑除了將自己推進無盡深淵中,更連累那些愛自己、關心自己的家人及朋友,讓兩個家族的生活頓時陷入一片愁雲慘霧的混沌裡。

書中有句話令我深感認同:「如果我們不希望世界陷入混亂,就必須釋放受困在每個人心中的愛。」這裡的愛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而非自私之愛。無論是親子、朋友抑或戀人,唯有張開耳朵傾聽對方內心所需,並給予最真切、溫暖的回應,才能創造出如史賓納隆加島般的平和烏托邦。這麼一來,所有孤單的個體便不再感到寂寞,所有漂泊的心靈不再無依靠,而未知則將不再是艱難可怕的災難。因為愛能讓人變得堅強,能夠克服所有的困難苦痛,撫平所有的陳年傷口,進而找回一顆平靜的心來面對無限的未來。我想,這就是作者維多莉亞‧希絲洛普藉由《孤島戀人》想要傳遞的理念。

【作者簡介】
維多莉亞.希絲洛普(Victoria Hislop,1959-),曾於牛津大學聖希爾德學院專攻英文。開始寫作前曾任《週日電訊報》的旅遊記者,另外在《電訊日報》撰寫家庭及學校教育方面的文章,並為《女性與家庭》雜誌撰稿。2006年處女作《孤島戀人》出版後,被《週日電訊報》譽為新版的《戰地情人》,並立即躍登暢銷排行榜冠軍,目前銷量更已突破百萬冊!希絲洛普的文字魅力在於對歷史氛圍的掌控,精闢的人性見解與考究的細節,使得過往風華栩栩如生,也讓讀者一腳踏入她的世界便無可自拔。《孤島戀人》輝煌的銷售數字與超高的人氣,除了榮獲「理查與茱蒂讀書俱樂部」夏季選書(在英國的影響力與美國「歐普拉秀」選書不相上下,被選上的書籍往往立刻洛陽紙貴,晉身暢銷書)、銀河英國圖書獎及Book Sense推薦選書,並讓希絲洛普獲選英國最大連鎖書店水石書店2007年度新作家。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The Island
作者:維多莉亞.希絲洛普(Victoria Hislop)
譯者:謝佩妏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9年3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325291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開到荼蘼花事了 的頭像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