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喜愛閱讀,但我極少接觸自傳或回憶錄等的文學作品,理由很簡單,這些書籍多數都在陳述一個人如何從困境中掙脫,繼而一步步達到成功的巔峰。這樣的故事在我看來,與從前國語課本中所載,蔣公看到小魚逆流而上的神話一樣不切實際。畢竟會出版自傳或回憶錄的幾乎都是在各行各業擁有卓越成就的人,他們與現在的我實有極大差異,當然無法從中獲取共鳴或感動;又,名不見經傳的平民百姓寫自傳,有何樂趣可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讓我對自傳或回憶錄提不起興趣,那就是多為代筆所著。經過專業人士修飾、編排過的人生經歷到底還存在多少真實性?這些沒有真實性的作品誠如《獵殺幽靈寫手》的「我」所歸類的「爛書」,其閱讀價值有待商榷。
之所以先提及自傳或回憶錄,並非《獵殺幽靈寫手》即是這類的作品,而是當中的主角「我」正是為人操刀自傳或回憶錄的「幽靈寫手」。故事從一樁死亡案件開始,讓人嗅到濃厚的懸疑偵探小說的味道;接著,故事帶到死者原來是正在為英國與北愛爾蘭前首相亞當朗寫回憶錄的作者莫阿拉,在此因緣之下,「我」遂成為接手此工作的人。閱讀完這段開場後,我以為探索莫阿拉之死是整部小說的主軸,只是在意外或謀殺的疑惑、亞當朗的律師對「我」的種種限制和要求,以及「我」遭遇偷襲、書稿被竊等的橋段之後,格局擴大成與亞當朗有關的政治陰謀。亞當朗的回憶錄宛如一枚炸彈,當中究竟隱藏了什麼祕密?著實令人好奇。
《獵殺幽靈寫手》攙雜著偵探、懸疑、驚悚、政治陰謀等精采的元素,倘若此題材交至丹‧布朗(Dan Brown,1964-)手中,套用上他所擅長的一套公式,必定能成為一部高潮迭起、情節緊湊且娛樂性極高的通俗小說;不過,倍受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1933-)推薦的羅伯特.哈里斯卻不這麼寫。《獵殺幽靈寫手》大體上緊扣著同一謎團發展,沒有延伸出任何明顯的支線;場景上,幾乎以美國東岸外海的瑪莎葡萄園島為中心,沒有拉拔到世界各地展開大冒險;此外,多以「我」探查亞當朗祕密的文戲鋪陳,談不上過多的驚險動作場景。因此,坦白說,在閱讀過程中並不會使人感到腎上腺素激增的緊張感,也沒有動作冒險給人的爽快感,然而出於「幽靈寫手」為敘事者的安排,為整體增添一層不同的趣味。
羅伯特.哈里斯在每個故事篇章的開頭都置入一段和代筆寫作相關的話語,例如:大多數人都想把我們的回憶錄潤飾成自己希望這個世界看待我們的樣子。這句話不僅點出亞當朗欲出版回憶錄的目的──當然也包括現實世界中,多數人想要出版回憶錄的共同心聲──也指出像「我」這類幽靈存在的必要性。對於亞當朗來說,他亟欲導正外界將他視為戰犯、納粹的看法,遂把自己走向政治一途的開端塑造成無心插柳的結果,也強調自己其實是個「逍遙自在、追女生、對政治過敏、夢想成為演員」的平常人,對政治並無過多的野心。然而,這樣的亞當朗卻讓「我」感覺不到任何真實性。「代筆寫作有一半的工作是在探索他人。」於是,「我」便開始逐步解開隱藏於回憶錄原稿底下的祕密,同時拆解出真實的亞當朗。
有些事情非真即假,有些事情卻不存在真假的界線。書中有段話說道:「一開始,出於好玩,我們先是對自己的生活或某一天,有了祕密的幻想,然後我們把這種幻想變成自己的小故事……這則小故事因為不斷定期地一直重複敘述,以致於我們根本就已經接受它成為事實。」一般人如此,更別說是巧言令色、八面玲瓏的政治人物了。因為一場雨中邂逅而踏入政治圈,聽來確實是一個美麗且浪漫的故事,但僅限於戲劇中──特別是一向善於鋪陳愛情童話的韓劇──一旦用於真實人生的回憶錄裡,就顯得多餘且造作了。那麼,到底亞當朗的真實面貌為何?其實故事的最後依然感覺不到任何明顯的個人形象,加以最後的安排讓亞當朗的人生更是一團迷霧,同時也帶出對政治人物的諷刺。
另外,小說中還有一位撲朔迷離、讓我最感興趣的角色:「我」。如同書中對幽靈寫手一職的描述:「我們是行動的幽靈,讓出版業繼續存活下去。」由此可見這群人的重要性,矛盾的是,他們又得像幽靈一樣不得表明自己的身分,了不起書中的感謝名單內會寫出他們的名字而已。因此,《獵殺幽靈寫手》中擔任敘事者的重要角色總是以「我」這個代名詞現身,作者多次巧妙地避免提到「我」的真實姓名──諸如:當「我」要自我介紹時,對方以「別告訴我你的名字,別提起任何姓名,用不特定名稱來談」回覆──為整個故事籠罩上一層神祕面紗。更令人感到困惑的是結局的部分:「我」的生死不明。如此稱得上是開放性結局的安排讓一切都變成可能:你可以猜測「我」是生,也可以說是死;你可以指出「我」其實是不存在的人物;更甚者,也能說這整則故事都是虛構中的虛構,畢竟是以「我」為第一人稱寫成,一旦我不存在,那麼這篇故事當然毫無真實性可言。
廣義來說,《獵殺幽靈寫手》也可視為一部回憶錄:「我」為亞當朗寫回憶錄的回憶錄。回憶錄理當是記載一個人的真實人生片段,然而事實上這卻是作者羅伯特.哈里斯所寫的「我」的回憶錄。真真假假,在這部小說中沒了清楚的界線,故事走到最後,其實沒有真正解明任何的謎團,反而更為加深讀者的疑惑。這對想要閱讀偵探犯罪小說的讀者來說,或許是一大禁忌;對我來說,這種真假難辨的效果才是《獵殺幽靈寫手》最大的可看性所在。
【作者簡介】
羅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1957-),在英國諾丁罕出生,畢業於劍橋大學。曾擔任英國廣播公司「新聞夜」和「全視野」記者、「觀察者報」政治編輯、「泰晤士週日報」和「每日電訊報」專欄作家。2003年時獲得英國新聞獎(British Press Award),英國新聞獎公認為是英國新聞業的奧斯卡,是英國新聞業者的最高榮譽。自1993年開始小說創作,首次出版《祖國》(Fatherland)便登上超級暢銷書排行榜。之後的《大間諜》(Archangel,1999)、《攔截密碼戰》(Enigma,1995)都曾被改拍成電影,他本人也曾參與多部電影的編劇及製作,是英國最重量級的大眾小說家。羅伯特.哈里斯的作品背景考證詳實,對權力及人性的糾葛刻畫入木三分,是其在歐美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1933-)對他的作品推崇備至。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The Ghost
作者:羅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
譯者:麥慧芬/聞若婷
出版社:商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年7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72013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