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道」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推崇的一項理念,「道」不單指學術知識,更包含了道德及文化層面;而之所以「尊師」,便是對師者所傳授的「道」表示重視。然而演變至今,特別是追求「文憑功利」的台灣社會,師者所代表的僅是傳達專業知識,並灌輸學生「重分數」的觀念。因「重道」的原意逐漸腐蝕異化,導致師者不再是德高望重的代表,使得師道中落,「尊師」理念也幾乎蕩然無存。法國導演羅宏康特(Laurent Cantet)榮獲第61屆坎城影展最高榮譽金棕櫚獎的電影《我和我的小鬼們》,便是一部以紀實手法拍攝,解構「尊師重道」一詞之意後,再為老師及學生之間的關係重新找尋定位的精彩電影。
在台灣的教室中,當老師問學生:「有沒有什麼問題?」時,獲得的唯一回答多是「一片靜默」,使得老師只得挑起大樑演獨角戲;在《我和我的小鬼們》的教室裡,不時有七嘴八舌的聲音從台下冒出來,從分享自己的文章、反駁老師的要求到好奇老師的性向,不僅學生的國籍幾乎遍布全球,連發言的內容亦是五花八門,老師要做的只是提醒學生「舉手發言」。這完全顛覆我們對老師高高在上,帶領學生逐字逐句朗誦課文的印象,彷彿課堂不過是一場人生討論會,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就像主持人兼司儀一樣,在一問一答的來回之間,讓學生們依然保有自由思辨的空間,而老師也同樣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這才是「道」的本質意義所在,不僅是課本中記載的學科知識,更讓學生學習到道德文化及思考的能力。
《我和我的小鬼們》的原文片名《Entre les Murs》意指「圍牆之內」,而整部電影的場景皆是在一所校園的圍牆之內,甚至幾乎都發生在一間教室裡。在這一方小空間內,卻藉由師生間的來回答辯,揭露出種族、性別、文化、教育制度種種議題,宛如現實社會的小小縮影。老師除了要面對教室內學生的無厘頭發問之外,還需向學校上級長官負責,更得面對學生家長各式無理的要求及質疑。或許是護子心切,有些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小孩很乖很聽話,殊不知在學校中滿嘴髒話甚至出言侮辱師長;有些家長則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老師能多放點心思在成績好、有前途的學生身上。法文老師兼導師的佛杭蘇瓦(Francois Begaudeau飾演)就像這個班級的「領導者」,努力傾聽學生及家長等「人民」的聲音,並依情況一一作出回應。
有趣的是,本片中飾演老師的佛杭蘇瓦.貝加度其實就是原著小說的作者及本片編劇,他曾擔任教職,任職於巴黎的一所高中;而片中所有的學生演員則是由上千名的國中生中,挑選出二十位非職業演員來扮演各個角色。由老師來扮演老師、學生來扮演學生,使得本片更為貼近學校真實的樣貌,而不單單只是一部虛構杜撰的電影。也難怪片中師生間的犀利對話及衝突讓我有種熟悉的感覺,彷彿看見過去國高中時的自己,以及周遭同學的形象,並深刻體認到師者難為的道理。
【電影資料】
中文片名:我和我的小鬼們
英文片名:The Class
原文片名:Entre les murs
導演:羅宏‧康特(Laurent Cantet)
出品國:France
影片年份:2008
色彩:Color
片長:128mi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