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直是我的興趣之一,除了隨著故事情節高潮迭起的發展而牽動情緒,或是因書中描述的價值觀等進而引領深入思考,甚至還能從閱讀的愉悅過程中獲知其他方面的知識,種種因素都使我對閱讀樂此不疲。從最大宗的小說,到期刊雜誌、報紙、繪本等書籍,或多或少皆有接觸過,惟獨漫畫可說是幾乎完全沒有涉獵過的領域。
很多人問過我原因,但其實也說不上個所以然來,或許是我無法習慣圖像式的閱讀吧,總是不曉得該如何從這一格接到下一格,看得懂的漫畫大概只有《蠟筆小新》、《名偵探柯南》和《小叮噹》(以前看的時候還沒正名為哆啦A夢)等「簡單」的日系漫畫。然而,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漫畫的偏見,我總期望能從閱讀的過程中獲得些什麼,而漫畫在我的既定觀念中,即為「娛樂」、「可愛」、「膚淺」等的代名詞。
近幾年美式英雄超人漫畫改編的電影風靡全球,《蜘蛛人》系列增加了內容深度,《超人再起》的超人及《黑暗騎士》的蝙蝠俠起死回生,還有《X戰警》隱含的歧視問題,似乎宣告了漫畫英雄不再只是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穿著緊身衣的肌肉猛男。但是,電影中過多的個人英雄主義宣示,甚至不時出現代表「美國」的符號(美國國旗、金門大橋、自由女神像),依然讓我對漫畫反感,彷彿只是在看美國政府宣揚國威的廣告。
提了這麼多關於漫畫的個人想法,就是為了帶出麥可.謝朋(Michael Chabon)的大部頭小說《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書名乍看之下,或許會以為這是本寫給兒童及青少年的魔法冒險小說,主角之一的喬曾拜在知名逃脫魔術師孔恩布魯的門下,學習了各種開鎖及解開繩結的技巧;另一名主角則是山米,他是喬的表弟,和喬共同創造出了「逃脫俠」這位漫畫英雄人物。的確,「魔術」及「漫畫」兩個皆是輕鬆有趣,而且能吸引讀者目光的元素;然而,《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卻是一部以美國漫畫發展歷史為梗概,所帶出的嚴肅心靈成長史詩。
因此,「漫畫」在這部小說裡,除了具象的實物意義之外,其實還有另一層抽象的涵意存在。「一般人對漫畫最常見的評語,說他們不過提供了一個輕鬆的方法讓人逃避現實,對他來說,反而成了替漫畫辯駁的最有力證詞。」喬為猶太人,遭到德國希特勒納粹主義的迫害,在家人的期盼及恩師孔恩布魯的協助之下,逃往美國寄住在表弟山米的家中。喬原本殷殷期盼能將家人,特別是弟弟湯瑪斯,一同接到美國來居住,卻因種種因素直至家人過世都無法見上一面;而山米小時候罹患小兒麻痺,雙腳萎縮不良於行,同時他還是個同性戀。無論是社會加諸於喬與山米的歧視或壓迫,抑或是喪失親人的痛楚,都讓創作漫畫成了他倆宣洩的出口:逃脫俠一拳將希特勒打得飛出去。
除了幻想的漫畫(英雄)與現實的社會相呼應,小說中還穿插了許多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與事件,如在晚宴中身著全套潛水衣及圓形頭盔的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等人,真實歷史與虛構小說又是另一層呼應。而第三層,也是最主要的呼應則是「逃脫」代表的雙重意義。喬曾希望能藉由魔術逃脫述一舉成名,最後確因逃脫術成功輾轉偷渡到美國,這僅是肉眼可見、身體上的逃脫;對希特勒、德國、納粹的憎恨,對家人的愧疚與虧欠,對同性戀身分害怕與壓抑,心靈上的逃脫才是這部小說所要描寫的主題。
然而,「彷彿生命中還有什麼更高貴或必要的事情可做一樣。」逃脫的欲望很可能會使人懷抱一個泡泡般易破、不實際的期盼,喬便是一直沉溺在消滅德國納粹的可怕欲望中,藉由漫畫在想像中打倒希特勒,甚至在得知弟弟不幸葬身於海裡,毅然決然地放下如日中天的漫畫事業從軍。「這樣的人會被無形的鐵鍊禁錮──困在自己設的心牢中,就像密密地縫在一層又一層的棉絮裡,無法破繭而出。因此在他們心中,總會覺得最後一場精彩卓絕的自我解放,彷彿已在眼前。」確實,比起社會價值觀等外在的限制,自身給予的鐵鍊更為可怕也更難打破。所謂當局者迷,我們容易深陷於自身想法及觀念的漩渦中,甚至是鑽牛角尖地刻意讓自己無法脫身,刻意忽視旁人的意見與關心,以為自己將成為悲劇英雄般壯烈犧牲。
「不要老想著從哪裡逃,把煩惱留著去擔心往哪裡逃。」小說中不只一次出現這句話。剛開始看到時,只覺得這句話頗令人玩味,卻又不太清楚其涵意;為了寫這篇心得,不斷在心中思索咀嚼小說中的內容之後,總算有了點頭緒。自己設下的心鎖唯有自己才能打開,而旁人的協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喬在從軍後便從女友羅莎及山米的生活中蒸發,因為他不曉得該如何重新面對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失去了對德國納粹的怨恨心態後,該如何去看待這個社會。「他跟哈瑞‧胡迪尼一樣,走不出自製的陷阱,可是如今這個小男孩的愛卻讓他彈了出來,終於把他拉出木箱,站在舞台腳燈前眨眼。」這個小男孩是湯米──羅莎在喬從軍後生下,她和喬的小孩。愛是解開心鎖的鑰匙,雖然這個發展有些八股,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想像的力量固然強大,卻僅只存在於內心構築的世界中;而愛的力量卻能從內心散發出來,進而真正地改變一個人。如同這部小說的宣傳文案所說:「如果這個世界是個困局,我們究竟可以逃到哪裏去?如果內心的關卡自己都闖不過,我們又將如何踏出下一步?」我想這便是前一段開頭引述的句子所要傳達的意義,同時也是《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這部小說的核心主題。這個社會的現實、殘酷與禁錮我們無力去改變,那就從自身去做調整吧,我想這不是妥協,而是成長所需的智慧,否則只能耽溺於自怨自艾中無法逃脫。
【作者簡介】
麥可.謝朋(Michael Chabon,1963-),生於華盛頓,之後在馬里蘭州哥倫比亞市長大。他的祖父曾是紐約市的印刷工人,而與本書關係密切的漫畫就是其任職的印刷廠的印刷業務之一。1988年,年僅25歲的他出版了長篇處女作《匹茲堡的秘密》,創下當時新人小說最高預付版稅的紀錄,上市後造成暢銷旋風,也為他贏得「沙林傑接班人」的美國文壇金童美譽。但一砲而紅後,他在成名壓力下歷經數次廢棄千頁草稿重寫的過程,才終於推出兼具自省和自我嘲諷意味的傑作《天才接班人》,再度廣獲好評,證明了他不是一書作家,該書並被改編拍成電影。這兩部作品原本已足以讓謝朋在文壇佔有一席之地,但誰都沒想到,5年之後,他又發表了第三部長篇小說《卡瓦利與克雷的神奇冒險》,不論主題、結構、敘事技巧,和歷史背景的考究與企圖心,本書的成就都卓然出眾,與前作的差異不可以道里計。這部厚達六百餘頁的巨著以驚人的氣勢橫掃文壇,更助他以38歲之齡就贏得普立茲小說獎,成為過去30年來最年輕的普立茲獎長篇小說得主。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The Amazing Adventures of Kavalier & Clay
作者:麥可.謝朋(Michael Chabon)
譯者:劉泗翰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32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