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67394263_m 

「你是誰?」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1952-)在經典之作《蘇菲的世界》(Sofies verden,1991)中拋出這個問題,讓我們重新思考自我。這個問題能有很多答案,可以複雜,也可以簡單,端看思考的層面和深度而定。不過,有個答案是無庸置疑,即我是「人」。那麼問題又來了,何而為人?有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來規範人?像珍娜一樣,除了百分之十的大腦記憶體之外,全為人造的生物凝膠組成的個體算不算一個人?

瑪麗.皮爾森在書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議題:「因為生物基因工程和交叉授粉的關係,世界上已經沒有多少純種的物種。」科技的進步確實為人類帶來不少利益,除了改善現有的生活之外,人類還不斷試圖挑戰大自然,改變自然界原有的定律。這樣做的後果為何?我們所吃的食物或多或少都經過人為技術的改良,進而衍生出的是對基因改造過的食品的安全產生疑慮。人們解決的眼前的問題,卻在無形中製造新的問題。如同珍娜的外婆莉莉所言:「有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走太遠了。」特別是當這樣的科技運用在人身上時,引發的道德倫理爭論更是益發強烈。珍娜的故事即為一例。

誠如書名《寵愛珍娜》所示,珍娜可說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為了從死神手中救回因車禍命危的珍娜,她的父母麥特和可蕾不惜違抗法律,暗自以生物凝膠組合出一個新的安娜。除此之外,為了讓安娜有好的療養環境,他們從波士頓搬至加州鄉間地方,可蕾還因此放下事業專心照顧珍娜。更甚者,那些與安娜素昧平生,協助重建安娜的人,也為她賭上自己的性命和前途。這樣受到萬般寵愛的珍娜,全身上下竟然只有百分之十的大腦和部分組織是屬於原本珍娜所有,其餘的部分皆為人造物。

小說從珍娜甦醒開始寫起,為了讓她喚起過去的記憶,珍娜的父母要她觀看從小的生活記錄光碟,慢慢重新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珍娜。不僅無法記起過去的回憶,連自己是誰、父母是誰、有沒有朋友等看似輕而易舉的問題,對珍娜來說都是個難題。簡而言之,珍娜就像一個記憶體幾近空白的機器人,一切都得從頭學起。

瑪麗.皮爾森藉由珍娜這個角色,簡單點出生物科技的進步與自然環境、社會倫理之間的衝突,並且讓讀者隨著珍娜的成長和摸索,重新思考何而為人的問題。小說中還安排幾個和珍娜一樣「有缺陷」的角色相互對照:反社會人格的唐恩、曾因打人遭判刑入獄的伊森和身體有殘缺的艾麗等,他們同屬於一間特許院校的學生。顯而易見,他們都和多數人不一樣。他們和珍娜一樣,都不被社會上的多數人認可為一個正常的「人」。由此設定看來,瑪麗.皮爾森終究還是從寬認定,給予珍娜一個身為人最底限的身分,否則就無法與其他社會弱勢族群相提並論。

除此之外,《寵愛珍娜》中還牽涉到另一個主題,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最近,藝人陳凱倫之子陳銳因涉及校園簽賭案件鬧得沸沸揚揚,陳凱倫的護子心態更讓「銳寶貝」意外成為寵壞兒的代名詞。當我閱讀到珍娜和父母親之間的關係時,不時回想起這則新聞。「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父母、基因,或環境塑造出來的產物。」珍娜的同學艾麗說道。對於好不容易順利懷孕產下的獨女珍娜,麥特和可蕾如同許多父母,總是將自己以為的關愛和希望加諸於寶貝小孩身上。因此,新的珍娜有適合跳芭蕾舞的合適身高;因此,新的珍娜會乖乖聽從父母的命令,即便內心有千百個不願意;因此,新的珍娜活在父母所給予的世界中,擁有父母所選擇的記憶和知識。珍娜宛如被馴養的動物,沒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她只是父母眼中的寶貝,也是他們共同創造的奇蹟。

由此再回頭看本文前半段所提之議題,珍娜連身為人最基本的權力都被徹底剝奪。「我需要跟其他所有人一樣,存在這個星球上,面對同樣的不確定。我需要跟別人一樣。」珍娜如此呼喚。珍娜需要的是和別人一樣到學校上學、交朋友、戀愛,一樣跌倒、受傷、嘗試失敗,珍娜要的只是不完美的完美。看到珍娜的遭遇,我不禁感嘆,現在的父母多數只生一個小孩,且因工作而無法花太多時間陪伴他們,所以這些父母只好以廉價的物質來取代無價的親情。這樣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小孩是最好、最完美的,不僅盡力保護子女免於傷害,更以為他們不可能學壞。只因所有的子女都是父母心目中最值得寵愛的寶貝。

雖然生物科技的爭論和親子之情兩者看似無關,但是在《寵愛珍娜》裡實則圍繞著同一中心發展,即為「人」。幾乎由生物凝膠組成的生化人珍娜不斷尋找自己之為人的證據,她有情感、會學習,也擁有自己的意識和思想,這樣一來,她又和常人有何不同?至於身為珍娜寶貝的珍娜,她不斷衝撞父母,試圖打破他們強加諸的限制,並表現出自己內心的聲音和欲望,這樣的珍娜終於得以獨立為人。

瑪麗.皮爾森以未來的美國作為故事背景,藉由珍娜來探討科學、親子之情、身分認同和自我成長等各個層面的議題。整體而言,文句流暢、情節緊湊、人物刻劃鮮明,是一本淺顯易讀且十分有趣的小說。若要挑剔的話,就屬敘述者的設定問題。《寵愛珍娜》通篇以珍娜為第一人稱自述,然而從內容來看,珍娜其實並不瞭解許多單字的涵義,不時要藉由查字典來釐清字義,這樣的一個角色卻能以自述的方式說完整個故事,不免令人感到疑惑了。

【作者簡介
瑪麗.皮爾森(Mary E. Pearson),美國備受讚譽的青少年作家,現居加州,專職寫作。曾獲「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協會金風箏獎」、「傑杭特青少年小說獎」以及「南加州青少年圖書獎」等,著有《羅蕾拉街上的房間》(A Room on Lorelei Street)、《大衛遇見上帝》(David v. God)、《夢想塗鴉者》(Scribbler of Dreams),以及最新小說《之間的幾哩》(The Miles Between)。而《寵愛珍娜》一書不但獲得童書作家與插畫家協會「金風箏獎」,同時也得到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協會「內布拉獎-安德烈.諾頓青少年科幻小說獎」的提名。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The Adoration of Jenna Fox
作者:瑪麗.皮爾森(Mary E. Pearson)
譯者:李淑珺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0年5月3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377693

arrow
arrow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