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好的妳 

我們經常從他人的眼中來認識自己。畢竟知人難,知己更難。這些人就好比一面面的鏡子,能反射出我們所忽略的自我,特別是身旁的親密好友,更是最為誠實的鏡子,「老友為最佳明鑑。」克莉絲汀.漢娜在小說的開頭以英國詩人喬治.賀伯特(George Herbert,1593-1633)的話作為引言。《最好的妳》描述的即是兩位好友相知、相伴,走過近四十年人生路途的故事。

主角之一的塔莉生長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她渴求母愛,有毒癮的母親卻行蹤飄忽,幾乎缺席於她的成長過程,只有偶爾會像天上掉下來的驚喜般出現,接著又是消失。或許正是因為遭母親遺棄,缺乏被注視的感覺,塔莉開始學習如何使自己被看見,「她發現只要注意打扮加上特定的態度,學校最酷的那群人就會願意和她一起混。」另一位主角凱蒂則是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父慈母愛,幸福和樂,但她在學校受人排擠,最好的朋友僅剩書本,社交學分完全不及格。塔莉和凱蒂不論是家庭背景、成長過程或是個性皆南轅北轍,看似毫無交集的兩人卻在因緣際會下成為朋友,而且是彼此唯一的好友,原因很簡單,她們都是需要被看見,寂寞且孤獨的個體。

一次悲慘的經歷成為兩人相識的契機,「她們默默對看了幾分鐘。」我想她們都看見對方的寂寞,進而互相吸引;重要的是,如同約翰.伯格(John Berger,1926-)在《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1972)中所述:「當他者的目光與我們的目光交會,我們是這個可見世界的一部分就再也沒有疑義了。」在相互凝視、眼神交流的那一剎那,她們不僅確立彼此的存在,也建立起兩人的連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這麼妙不可言,沒有人能預測在什麼時間會遇見什麼樣的人;遇見之後,倘若沒有刻意經營這段關係,那也只是萍水相逢,船過水無痕了。塔莉和凱蒂這對好姊妹的相處有歡笑、有淚水,當然也有鬥嘴、吵架,甚至是冷戰,克莉絲汀.漢娜細膩且富情感的筆觸讓我們得以透過文字深切感受到這段友誼的點點滴滴。

不過,《最好的妳》不只是能感動人心的一部小說而已,克莉絲汀.漢娜對書中的女性角色刻畫尤其深刻,不管是塔莉、凱蒂,還是她們的母親,都能看作某種女性的典型。好比凱蒂,她總是循規蹈矩、安份守己,就像父權社會底下的「乖女孩」一樣,凡事都以旁人為主,沒有屬於自己的聲音。相反地,塔莉可以勇往直前、什麼都敢嘗試,並且明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贏得全世界。所以當塔莉決定以新聞界作為發展的目標時,凱蒂只能被動地跟隨強勢的塔莉,誰叫「塔莉像太陽一樣有著超強吸引力,每個人都會被吸過去」。凱蒂完全籠罩在塔莉耀眼的強光之下,睜不開眼睛,也看不清自己要的是什麼,以為塔莉的夢想就是自己的夢想。曾經好幾次,凱蒂試圖拒絕塔莉,期望找回屬於自己的路,卻總被塔莉牽著鼻子走,最後不了了之。然而正是這種特質,讓凱蒂比塔莉更懂得愛與被愛,畢竟真正的愛必須去體會所愛的人的全部,與之水乳交融,潛入他的內在世界;只看得到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的塔莉絕對做不到這點。「塔莉.哈特只愛她自己,」凱蒂曾毫不留情卻一針見血指出塔莉的問題。

毫無疑問,塔莉不僅擁有無比的野心,也有與其相稱的能力,讓她在事業上獲得巨大的成就,不僅賺進大筆財富,也成為許多人注目的對象。無庸置疑,如果依照塔莉當初的夢想來看,此刻的她確實夢想成真,但是她也失去許多,比如愛。塔莉身旁不乏男伴,但都僅止於表面上的交際,他們或許可以滿足性的需求,卻無法給予她更多。當今社會裡,有許多像塔莉一樣精明幹練、職場得意的傑出女性,她們被冠上「女強人」的名號,但這個標籤背後所隱藏的意義即她們不可能找到終生伴侶。原因很簡單,「女人無論選擇家庭或事業都必須付出代價」。因此凱蒂為了維持婚姻,也為了經營一個幸福和樂的家庭,她選擇退出職場,專心做全職家庭主婦。或許有人會說現在的女性應該可以兼顧家庭和工作,凱蒂何嘗不希望如此?她的丈夫強尼和塔莉都曾力勸她可以藉由寫作重新找回自我,但是凱蒂質疑:「我不該滿足於當媽媽,我確實不滿足,問題在於,我不知道要怎麼兼顧這一切,還得準時接送孩子上下學。」凱蒂在背負「母職」之後,不僅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更必須犧牲真正的自我。克莉絲汀.漢娜透過塔莉和凱蒂的對照,點出當今女性所面臨的困境。

人不可能擁有一切,事實確實如此;可是,不可否認的是,男性比女性容易擁有一切。無論是塔莉的前男友查德,還是凱蒂的丈夫強尼,他們可以在職場上打拼,滿足自己的夢想,也無須放棄婚姻和家庭。小說中,不時看到凱蒂為了子女的事忙得焦頭爛額,尤其是和邁入青春期的女兒相處,更是讓她心力交瘁。然而,強尼在投入職場,並義無反顧地前進危險的戰場,追尋未竟的夢想時,還可以同時擁有家庭和子女對他的愛;他輕輕鬆鬆掌握這一切,毫不費力。

那麼,凱蒂是被迫放棄事業,走入家庭,接受「母職」嗎?打理一個家或許占據凱蒂所有的時間,使她無法顧及自己的外貌形象和內在需求,當然也無法像強尼或塔莉從工作中獲得報酬,但她卻擁有更為珍貴且難以取代的東西:陪伴子女成長的點點滴滴。「我愛我的人生,」凱蒂說道:「家人的大小事我全都沒錯過。時時刻刻我都在他們身邊。我會記得這一切。」或許凱蒂曾脆弱到幾近崩潰,但只要子女簡單的一句「我愛妳」,都能讓她覺得意義非凡,所有的辛苦瞬間煙消雲散。我相信這是未曾為人母的塔莉難以體會的感受。

我想克莉絲汀.漢娜並非企圖藉由塔莉和凱蒂的人生故事來批判什麼,因為重點在於選擇:塔莉選擇事業,凱蒂選擇家庭;不論何者,都讓她們獲得一定的滿足。有選擇,必然也有捨去,這就是人生的缺憾。如果沒有缺憾,那又如何能體會收穫的喜悅,成就最好的自己呢?


參考資料
哈洛德.柯依瑟爾、歐依根.舒拉克著 張存華譯(2007)《愛、欲望、出軌的哲學》台北市:商周
約翰.伯格著 吳莉君譯(2010)《觀看的方式》台北市:麥田

【作者簡介】
克莉絲汀.漢娜(Kristin Hannah,1960-),出生於南加州,在海邊堆沙堡和玩衝浪長大,曾在廣告公司工作,也當過律師,而在她決定要去讀法律之時,她母親曾說:「但妳將來注定要當作家的。」事實也證明母親的話永遠是真理。她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已創作二十本書。其風格清新溫暖,筆觸清淡而不灑狗血,能細膩刻劃故事人物的內心情緒而感動無數讀者。她的作品常融入親情、手足、愛情與家庭價值等重要的情感,跨越不同的讀者年齡層,不只常登上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也被書評譽為能「觸動我們內心最深、最溫柔的那個角落」。目前與丈夫、兒子居住於美國西北地區與夏威夷。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Firefly Lane
作者:克莉絲汀.漢娜(Kristin Hannah)
譯者:康學慧
出版社:春光出版
出版日期:2014年8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5922504

arrow
arrow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