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人人皆撒旦》  

神經病!你瘋了嗎?你有病啊!在罵人的時候,很多人常常順口冒出這類話語,一方面藉以分別出遭排拒的「他者」,在貶抑「不正常」的同時又可以襯托出自己高人一等的「正常」。那麼問題來了,「正常」與「不正常」該如何分辨?其標準為何?

楊建東的新作《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人人皆撒旦》收錄了30篇短篇小說,顧名思義,當中描述的皆為主角「我」在精神病院中的所見所聞,是以書中所出現的人物幾乎都是世俗定義中,屬於「不正常」一方的群體。這些人的「不正常」或體現在行為上,例如〈天使與惡魔〉裡只用右眼看對方的人;或顯露在思想中,像是〈他人即地獄〉中想法極為消極負面,認定「每個人做任何一件事的行動根源,說到底就是因為自私」的人。

不過還有一大類人,他們的思想也許與常人相異,卻有其邏輯可循,甚至頗具說服力。〈時間衝浪〉那位對數理邏輯極為著迷的人認為,我們的大腦「只能夠適應有因果性的世界」,無法感覺「充滿了矛盾的『悖論世界』」;換言之,「人的認知,其實被約束在了『因果性世界』這個狹窄的視野裡」。因此時間的流動如同電影播放,除了正常播放的「因果性世界」,還會出現卡幀、倒退或快進等狀況的「矛盾」部分,而這恰好是我們無法感知到的世界。他的理論或許聽來不可思議,甚或有些荒謬,但哥白尼、達爾文、梵谷、貝多芬、達文西...…,不也曾被視為「瘋子」嗎?

瘋子與天才僅有一線之隔,或者該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有很多的角度。我們對這個世界形成了某種固定的思維,只是因為我們的硬體限制了我們而已」(〈立體思維〉)。這個世界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角落等待探索與開發。故而那些瘋子/天才,說穿了,不過是以另一種角度、另一套思維在觀看這個世界。「說實話,我見過的人很多,他們之中有些人總是說一些很荒唐的事,被人當成有毛病,但是結果證明,那些人其實才是對的,」主角「我」如是說。倘若為人所接受,便成了萬世讚頌的偉大天才,反之只能淪為人人所鄙視、厭棄、懼怕,進而排斥於群體之外的瘋子。

瘋子!瘋子!瘋子!當我們不經思考地罵出口時,無論是無意或有心,都會一再地固化並加深人們對於精神疾病的貶抑。「如果我們先形成了偏見,那麼,這個人身上的精神病標籤,也許就永遠也摘不掉了,」楊建東在〈臉譜中的眼睛〉裡寫道。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造成社會上普遍病識感不足,以及疾病觀感的不佳,讓真正有精神疾病或身心困擾的人,不願向專業的醫生求助,甚或被身旁的親友視為異類。無怪乎,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應思悅會問:「如果他(指深受思覺失調症所苦的弟弟應思聰)得的是癌症,會不會比較好一點?」

楊建東在故事中提醒讀者:「如果你不仔細過問每一個你接觸的疑似精神病患者,你是不能輕易將他們當作精神病人來看待的。」我們不能輕易斷定誰患有精神疾病,我們也不能任意將「瘋子」、「不正常」等的標籤貼往他人身上。「其實,正常人之中,又有多少正常人呢?所謂的正常人,只是在模仿他人之後,形成的一套比較符合社交的生活方式而已」(〈逼出本我〉)。也就是說,精神科醫生和諮商心理師扮演的角色,與其說是為患者「治療」,倒不如說是讓他們「模仿」普通人的行為模式,順利裝演成「正常人」。

既然如此,誰「正常」?誰又「不正常」?楊建東筆下的人物多數沒有明顯的名字或稱呼,是故這些人可以是你、是我,或他、或她,一旦我們的腳步跨出社會多數人所定義的道路,就有可能身困於精神病院之中,從此之後,「所說的任何話,都不會再有人相信了。人心就是這樣,」楊建東認為。 

【作者簡介】
楊建東(1991-),本名高天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擅長領域為心理學、科學哲學。善於撰寫科幻、奇幻小說,在有「中國科幻作品的最後陣地」之稱的網路論壇「三體吧」中,是極受好評的科幻作家,並擁有廣大忠實讀者群。曾在《超好看》雜誌連載《最後一個人類》,備受好評,並獲得中國年度科幻小說比賽「智子杯」微小說第三名。著有《我在精神病當醫生》,在中國被視為最好看的精神病小說。

【書籍資料】
作者:楊建東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2月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4061822

arrow
arrow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