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67394346_m  

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我不住地思索,出版社為何要將中文書名翻譯作《康納的世界》?從故事內容來看,康納並非敘事者,也談不上是主角──至少不是唯一的焦點──此外,從篇幅多寡來看,作者桃莉.海頓花上最多版面,或者最多心力構築的角色,似乎不是康納;反之,康納的母親蘿拉‧道頓,以及蘿拉在幻想世界創造出的托岡一角,才是書中最令人注目的角色。

那麼,為什麼要以一個容易讓人先入為主,將視點聚焦於康納的譯名作為書名呢?翻開書頁,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一段對康納外表的敘述:「男孩蒼白得晚如鬼魅、幽靈,單薄得像隨時會灰飛煙滅一般。」另外,「身體的色調如此之淡,從遠處望去,好像沒有眉毛和睫毛,更給人一種他隨時可能會消失的感覺。」由這些形容看來,康納似乎是一個容易使人忽略的存在,另一方面,正是這樣不同於一般人的外觀和存在,讓人忍不住對康納產生好奇。當然,對身為兒童精神科醫生的傑姆斯來說更是如此。《康納的世界》即由傑姆斯和康納的訪談治療展開往後的故事。

年僅9歲的康納,由於不同於其他小孩的異常行為,被診斷為自閉症。在遭到協助重度自閉症兒童的學校拒絕康納就讀後,康納的父母艾倫‧麥拉倫和蘿拉決定聽從小兒科醫師威森的建議,向傑姆斯尋求幫助。從中文書名和開頭的內容來看,我以為《康納的世界》是一本單純描述自閉症兒童的內心世界和治療過程的書,然而隨著故事的進展,我才發覺情節發展並非如此單純,桃莉.海頓意圖陳述的內容其實更多、更廣。說起來,自閉症不過是一項媒介、一個象徵罷了。

在每次的治療過程中,康納都會發出一些看似無意義的聲音,並有意無意地說出令人難以理解的字句,諸如:「貓知道」、「地毯下的鬼」、「男人」等,讓傑姆斯完全摸不著頭緒。但是,隨著療程的進展,康納逐漸能表達出較為完整的句子,也能藉由傑姆斯的引導,和他進行對話問答。然而,傑姆斯料想不到的是,從這些童言童語拼湊出來的事實,竟是如此讓人震驚。

經由上述的簡介,不難理解康納──或者說康納的自閉症──不僅是帶領故事發展的重要角色,也是點出驚人內幕的關鍵。因此,書名譯作《康納的世界》也是有其道理存在。但是,更明確地說,應將之理解為「康納眼中的世界」或許更為恰當。因為,讀者可以說是跟隨著傑姆斯來理解整個故事,也就是說讀者和傑姆斯是置於同樣的水平、立場,又,採用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和方法的傑姆斯是「透過一個焦慮、經驗有限的幼童眼睛在看這件事情」,因此他認為「所有的精神症狀都是壓抑在潛意識裡欲望的外在表現,而在精神分析師的引導下,個案的自覺逐漸加深,那些焦慮和轉化的表現便逐漸被揭發出來。」傑姆斯藉由康納的所見所聞,在有限度的字詞表達下,企圖重建康納的內心世界。所以,真正促使傑姆斯去理解、挖掘出整個事件的人其實是康納。《康納的世界》一書令我感到趣味盎然之處正在於此。

康納藉由自己的眼睛和有限的理解能力去看世界,因此他眼中的世界必定和現實有所誤差。此外,傑姆斯又經由康納的描述去理解他眼中的世界,那麼,現實的世界、康納眼中的世界以及傑姆斯所理解康納眼中的世界,三者之間必然存在著差異性。到底,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抑或三者都是真的?在書中,蘿拉以蜜蜂和人類的眼睛所能接受的光譜差別舉例,說:「人類看不見那朵花的其他型態,並不代表蜜蜂看到的就是假的。」由此可見,上述的三個世界其實都真實存在,只是存在於不同的載體中,我們無法去否定或質疑任何一者的真實性。正如蘿拉所言:「什麼是真實的?事物的存在到底是由什麼界定的?」

蘿拉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觀點,是源自於她幼時的經驗。很多人在兒時會因為各種因素而幻想出屬於自己的玩伴,這些玩伴即便只存在於腦中,對於他們來說仍是無庸置疑的真實存在。蘿拉在腦海中創造出的托岡以及托岡所屬的神秘世界便是如此,只是這個十分具體的想像世界並未隨著蘿拉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反而深深影響(或者該說反映)蘿拉往後的生活。身為作家的蘿拉,當然也將托岡的故事紀錄下來,讀者可以隨著傑姆斯共同閱讀這則故事中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出這個蘿拉想像中的架空世界有多麼完整且真實──當然,對蘿拉而言這是真實的存在──但在他人眼中不過是虛假的想像罷了。對此,蘿拉再度提出令人玩味的比喻:「我能看到並且感覺到這張桌子,所以它對我來說是存在的,它便是『真實的』。但是,對從來沒有看過桌子的澳洲土著,根本沒有桌子這種東西的存在。如果他知道這種東西,也只是存在於他的想像中。」

又譬如托岡的故事,桃莉.海頓敘述道:「傑姆斯最初只是想藉由托岡的故事更加了解蘿拉,但當他愈來愈被故事的情節吸引時,他不再是客觀的旁觀者,反而成為蘿拉想像世界的參與者,他創造了一個他自己的托岡,同時,也創造了一個他自己想像中的蘿拉。」如果我們把托岡及其世界視為一個故事,那麼蘿拉即為作者,傑姆斯是讀者,由此可以看出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作者已死」理論的影響,也就是在蘿拉創造出以托岡為主的作品之後,作者蘿拉和托岡的關係便宣告結束,剩下的留待讀者──傑姆斯,甚或蘿拉也成為讀者之一──去自由解讀。因此,從這樣的概念便衍生出桃莉.海頓在《康納的世界》中反覆琢磨,關於「真實」的探討,另一方面,也可以視為桃莉.海頓的「故事論」。

我們在閱讀這本桃莉.海頓所寫的《康納的世界》之時,內心定會隨著故事進展或快樂、或難過、或緊張,甚或會浮現許多疑問,這些感覺確實出現於我們身上,因此在閱讀這篇小說的同時,可以說我們將之視為真實的──即便這只是作者桃莉.海頓筆下的產物──就像蘿拉認為托岡真實存在一樣,這正是小說的奧妙之處:藉由文字的拼湊、構築,就能蠱惑讀者於短暫的閱讀時光中。正如桃莉.海頓在結尾的神來一筆讓我不禁會心一笑,何者為真?何者為假?真假的界線立即變得模糊不清,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自己內心的感覺絕對是真實的。

【作者簡介】
桃莉.海頓(Torey L. Hayden,1951-),擅長以細膩幽默的筆觸,述說一則則溫馨感人的真實故事,被美國教育界推崇為「愛的奇蹟天使」!自1979年推出首部作品至今,暢銷千萬冊,被譯成30種以上的語言,屢受中外各大媒體同聲肯定,擄獲全世界讀者的心,在台灣也深受讀者的喜愛,不分年齡,深深為之傾倒。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Overheard in a Dream
作者:桃莉.海頓(Torey L. Hayden)
譯者:史錫蓉
出版社:新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年6月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4514847

arrow
arrow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