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394395_m

威廉.尹迪克(William Indick)在《編劇心理學:在劇本中建構衝突》(Psychology for Screenwriters: Building Conflict in Your Script)一書中提到:「一部電影如果沒有愛就少了『心』。」因此,不只是浪漫愛情電影裡有愛,即便是恐怖片、戰爭片或科幻片也都含有某種愛的成分。我想小說等的文學作品亦然,因為愛是所有人──不論性別、年齡、身分、種族、國籍──都能感受的共通情感,如果少了愛,作品讀來必會使人感到乏味、空洞。

為了N,為了愛

在湊佳苗的《告白》(告白,2008)及《贖罪》(贖罪,2009)當中,愛也許不是讀者最先能體會到的部分,但不可否認的是,愛確實可視為是引起一連串猶如脫軌的火車般失控的事件的遠因:《告白》中的森口悠子為了不幸溺斃的愛女,對牽涉其中的學生展開報復;《贖罪》中的麻子由於愛女英未理慘遭性侵、殺害,便將怒氣發洩在女兒的同學身上,使得他們年幼的心中從此留下不可抹滅的陰影。原來,愛不單單只是童話中的美麗愛情,也可能轉化成其他面相,以充滿負面能量的形式出現,這點在湊佳苗出版於2010年的《為了N》裡更能清楚見得。

和《告白》、《贖罪》等作品一樣,《為了N》也是以一犯罪案件串起整個故事,不同的是,這次湊佳苗在故事的開頭便以第三人稱的視角,扼要卻明瞭地點出案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死者姓名,如此冷靜、不具任何情感的描述手法,讓讀者對案件本身產生旁觀者般的抽離感;接著,再以熟悉──幾乎已成湊佳苗個人鮮明的創作標記──的多重第一人稱主觀視角一一呈現杉下希美、成瀨慎司、西崎真人和安藤望四人和死者野口貴弘、奈央子夫婦的關係,以及案發當時的情形;最後,時間點拉到十年之後,這次四個人除了說出命案真相,更明白地陳述出彼此之間的關係,想當然耳,當中還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以及悲慘的童年過往。

從日文原名直譯而來的中文書名《為了N》,直白地指出一個未知數,讓讀者在閱讀之前便抱持著疑問:N是什麼?藉此手法,湊佳苗成功地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激起想繼續閱讀下去,獲得答案的動力。原來,N指的是人,對每位主要角色來說,他們的心中都有一位重要的人,正如杉下希美所言:「為了那個人,不惜犧牲自己;為了那個人,可以說出瀰天大謊;為了那個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為了那個人,自己可以殺人。」之所以能不顧一切,一心一意為了一個人做任何事,歸根究柢就是因為愛。只是,如此沉重的愛,又會以怎樣的面貌顯露出來呢?

依靠男人的女人/為了男人的女人

暫且撇開幾位主要角色不談,小說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有三個角色:奈央子、杉下希美的母親和西崎真人的母親,這三人雖然頂多只稱得上配角,但她們呈現出的愛卻是最為極端且富戲劇性,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這三位已走入婚姻、嫁作人婦的女人,從婚姻的象徵意義的層面來看,皆為依附男人找到自己存在位置的女人。當中,奈央子雖然貴為大公司董事的女兒,也曾擔任櫃檯自謀其力,但是在嫁給野口之後,便成為全職家庭主婦;杉下的母親更不用說,身為獨生女、被暱稱為「白城公主」的她,在嫁給工作能力很強的精悍王子之後,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公主一樣,從來不用操心於柴米油鹽醬醋茶,只消每天打扮得光鮮亮麗,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即可。這兩人不管遭受丈夫如何的對待──例如:暴力相向、惡意拋棄──完全不減對丈夫的依賴,始終沉溺於對方仍深愛著自己的假象中。為了如此扭曲的愛,為了她們的男人,杉下的母親甚至殘酷地對一雙子女說:「只要你們離開這座島,他就會叫我回去那個家。」而奈央子則是將丈夫的暴力行為看作愛的證明。

至於西崎的母親,雖然書中關於她的描述不多,僅能從西崎創作的小說〈灼熱鳥〉和篇幅極少的回憶拼湊出些許樣貌。從〈灼熱鳥〉的部分來看, 或許會認為她不同於奈央子和杉下的母親,是以「我愛妳」三個字控制著丈夫(男人)的女人,然而,這不過是表面罷了,事實是西崎的母親依賴著男人的愛生存,否則她不會在丈夫離去之後,將「我愛妳」這個可怕的遊戲──帶有濃厚SM意味的滴蠟行為──轉嫁到兒子的身上(不過,確實這部分還有另一層解釋,稍後將詳述),讓一個需要她的愛的男人成為她生存的意義。

西崎真人的戀母情結

在本文一開始提及的著作中,威廉.尹迪克寫道:「父母/兒女關係代表一個人生命中主要的愛的關係,因此戀母情結本質上是所有愛的關係的象徵。」在小說裡,長相帥氣、立志成為作家西崎真人正是體現出戀母情結的一個角色。

如同前述,西崎的母親以「我愛妳」三個字控制著丈夫,讓目睹一切、年紀尚輕的西崎認為「我愛妳」或「我愛你」是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所必需,同時也體認到母親/母親的「我愛你」是他賴以為生的憑靠,因為母親告訴他:「這個家以外的地方充滿了醜陋的東西,你不可以去看那種東西。」母親所建構出的世界理所當然成為西崎的全部,為了愛──其實是為了生存──西崎只能忍受灼熱火焰的親吻。然而西崎的母親以支配欲引發,這宛如烈焰般炙熱又危險的愛,在他人眼中只能換得同情,讓人覺得可憐,為此西崎決定將這份愛寫在紙上,讓別人知道「母親和我之間曾經有愛」。

長大之後的西崎,將這份戀母情結轉移為對奈央子的愛,從同樣承受著愛的疤痕的奈央子身上,西崎得以有勇氣跨越「一座搖搖欲墜的橋」,找到「一片新天地」,同時感受到「母親果然是愛我的,比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愛我。當出現肯定這種疤痕的第三者時,我才能強烈地意會到,這就是愛。」經由這段敘述,彷彿看到奈央子的身影和西崎的母親逐漸重疊,甚至取而代之成為西崎愛戀的對象。只是,這層轉移畢竟是以母親扭曲的愛為根本,兩人不過是害怕被拋棄而相互依存,因此這份愛全然稱不上是真正的愛。唯一能從扭曲的假愛中得到解脫,只有償還,西崎如此認為。抱持著對母親的負罪情結,讓西崎產生強烈的動機:意圖藉由解救奈央子,償還對母親的愧歉,並獲得內心的紓解。

過於鮮明的創作手痕

在《為了N》中,為了讓角色符合書名的設定,湊佳苗刻意將主要角色的姓名羅馬拼音分別隱藏著「N」這個字母,譬如:希美(Nozomi)、成瀨(Naruse)、西崎(Nishizaki)、望(Nozomi),這樣的安排雖然有心,但也略嫌生硬了些;況且,並非只有這些人是「為了N」裡的「N」,如同我在前面所指出,其實包括配角的支線在內,也都隱含著「為了N」這樣的設定在裡頭,因此「N」還是視為數學中的未知數或許恰當些。

從我所接觸過的湊佳苗的作品中(《告白》、《贖罪》和《為了N》),可以看出湊佳苗的創作野心愈來愈大:告白之後是贖罪,贖罪之後才能獲得紓解,《為了N》其實正隱藏著這樣龐大且複雜的完整過程,進而牽涉到了愛。但是,這並不表示湊佳苗的創作功力也隨之增高。坦白說,從處女作《告白》開始,湊佳苗便採多重第一人稱主觀視角的方式創作,也許初次接觸時會覺得新鮮且驚艷,但是隨著其他作品也使用同樣的手法呈現,不僅沒了新鮮感,甚至會懷疑湊佳苗是否真的已經陷入舊瓶新酒的桎梏裡。不過,撇開過於鮮明且刻意的創作手痕不談,單就內容融入的素材而言,《為了N》是會令我感興趣的一部作品。

【作者簡介
湊佳苗(湊かなえ,1973-),生於廣島,武庫川女子大學畢業,是日本當前最受矚目的新銳作家。身為家庭主婦的她利用早晚的空檔時間寫稿,並屢屢獲獎,曾入選2005年第二屆「BS-i新人劇本獎」佳作,2007年則榮獲第三十五屆「廣播連續劇大獎」,同年又以短篇小說〈神職者〉得到第二十九屆「小說推理新人獎」,而以〈神職者〉作為第一章的長篇小說《告白》更贏得了2009年第六屆「書店大獎」,以及入選週刊文春2009年度十大推理小說,並已被改編拍成電影,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導演中島哲也執導,演技派女星松隆子、人氣偶像岡田將生等人主演。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Nのために
作者:湊佳苗(湊かなえ)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年9月26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328414

【湊佳苗的作品】
《贖罪》:告白之後的贖罪
《藍寶石》:閃耀著文學創作的光輝
湊佳苗《母性【愛怨交織版】 》:在成為母親之前,他只是一個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開到荼蘼花事了 的頭像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