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果遠要結珠「待在有光的地方」等他,可等來的卻是結珠的不告而別。多年後,他們重逢在同一所高中,原本成長背景便截然不同的兩人,經過時間的淘洗,彼此間的互動既熟悉又陌生,甚至帶著一點點的尷尬。時間再次往後推移數年,果遠和結珠都有了互許終身的對象,但在命運的安排下他們又再度相遇……。
在榮獲2023年本屋大賞第3名的《請待在有光的地方》裡,一穂ミチ分別從結珠和果遠的視角出發,以第一人稱自述的方式,交錯推進劇情,帶出青春少女關於成長的種種煩惱,以及一段橫跨20多年,女性間似是友情又像愛情、那難以用詞語精準定義的關係。
於外人眼中,生長在富裕家庭的結珠理應過著幸福且順遂的日子,可事實上,處於媽媽統治之下的家中,結珠對於自己的人生沒有太多掌控權,幾乎事事都得看媽媽的臉色。夢想成為國小老師的結珠,只能順著媽媽的期望,將「想當醫生」變成自己的目標,努力朝著這條媽媽為他鋪好的路前進。不過,結珠對外從來都沒有表現出勉強的樣子,他在學校是個「個性穩重、各方面時常受人依賴」的人,平順地從貴族學校的幼稚園、國小部、國中部,一路直升到高中部。
至於果遠,則是出身貧困,從小跟著媽媽四處搬家,成長在一個不算「正常」的家庭裡。未成年的他,為了幫忙維持家計,四處非法打工賺取微薄薪資。即使生活蹇促,出於「想再見到結珠一面」這般單純又傻得可愛的理由,果遠還是努力考進結珠就讀的女子貴族高中。「能和結珠待在同一個地方、做同樣的事」,讓果遠興奮到「血液在血管中撲通撲通地湧流躍動」,但同時他也覺察到兩人的巨大差異,「這不是獨屬於我和結珠的秘密時間和空間,只是我闖入了結珠的世界而已,」果遠說道。
結珠和果遠的相遇是偶然,也是必然。果遠請結珠「待在有光的地方」,因為在果遠心中,結珠應該是屬於美麗的光亮之處,和身處陰暗之中的自己不一樣。可是他忽略了,光亮總是伴隨著陰影,結珠面對家庭壓力和親子關係毫無辦法,好似那「在黑暗中泅泳的指尖單薄無助」。是以結珠和果遠就像潛泳於茫茫深海中、兩頭寂寞的鯨魚,發出只有對方能接收到的頻率,直至相遇。果遠的既強大又溫柔,還能勇於表達自己的感受,讓結珠感到羨慕;而結珠「作為美麗事物而存在」,則讓果遠得以暫時逃離不幸的現實,躲進猶如彩虹般轉瞬即逝的快樂時光中。
小說中隨處可見一穂ミチ用花草自然隱喻陳述,像是頻繁出現的白花三葉草。一次果遠沒有現身,結珠留了一束白花三葉草充作留給他的信,即使多年之後這束花依然烙印在他們共同的記憶中。白花三葉草的花語是幸運和約定,想必結珠十分慶幸能和果遠相遇,更打從心底認定果遠是他最想留住的幸運;因為他始終記得他們之間8年前的約定,並在音樂教室為果遠彈奏了帕海貝爾的〈卡農〉。
又譬如雨水和彩虹。在第二章〈飄雨之處〉(雨のところ)中,結珠和果遠獨處時曾幾次碰上下雨天,或許是巧合,抑或是一穂ミチ刻意安排,被困在雨中的兩人反而更容易打開心房,表現出深藏內心的種種情緒,是喜悅、是孤寂,也是擔憂,千絲萬縷伴隨雨水重重落下,毫不保留。可是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天晴也不一定會有彩虹,更遑論彩虹的出現不過是轉瞬間的事罷了。那些美麗的光亮時刻的的確確曾經浮現過,但無庸置疑的是,那都是漫漫人生中的片刻,不會長久,不可能持續下去。
就算是這樣,就算稍縱即逝,還是要待在那個有光的地方,或至少相信那道光確實存在。「正因身處於黑暗之中,我們才明白洩漏進來的一線微光有多美,也能在眼瞼內側反覆描摹著那一縷光,行過幽暗之地,」一穂ミチ如是說。
※本文試讀範圍僅限部分書稿
【作者簡介】
一穂ミチ(1978-),2007年以《雪如蘋果香》出道登上文壇。作品以BL小說為中心,累積了眾多讀者支持,其中《愛情可以分割嗎?》更改編為劇場版動畫而風靡一時。2021年出版首部單行本一般藝文作品《小小世界》,一舉囊括本屋大賞第三名、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同時入圍直木賞、山田風太郎獎,引發熱烈討論。2022年出版《風暴中的星屑》,入圍山本周五郎賞。2023年出版《請待在有光的地方》,獲得本屋大賞第三名、紀伊國屋書店店員選書「KINOBEST!」第二名,並入圍第168屆直木賞。其他著作有《相遇驟雨中 When it rains, it pours》、「新聞社」系列、《陽傘的降落傘》(暫譯)等。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光のとこにいてね
作者:一穂ミチ
譯者:簡捷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年5月2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34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