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東西》

說起來,陳栢青的書寫核心關鍵詞或許是「自己」。

「換一個國家換一種天氣。換一個名字多一種身分。變成別人才像自己。」

沒錯,變成別人才像自己。在短篇小說集《髒東西》第一篇故事〈世界之胃〉的開場,陳栢青即揭示此一道理,是以每年的金馬奇幻影展《洛基恐怖秀》狂歡場,他必定會仔細扮裝加入這場變裝盛宴,因為在扮裝的那一刻,「是我一年365天當中唯一覺得我變成了自己的時刻」。原來自己從來就不是天生的(born),而是後來形成的(become)。無怪乎知名變裝皇后魯保羅(RuPaul)會說:「我們生來赤裸,之後穿上的各種衣物,都是扮裝。」

「我們」扮成乖小孩、「我們」扮成壞小孩;「我們」扮成男人、「我們」扮成女人;「我們」扮得性感妖嬈、「我們」扮得清純甜美;「我們」扮得粗獷、「我們」扮得秀氣;「我們」扮得成熟穩重、「我們」扮得青春洋溢……,「我們」每天都在努力裝扮,讓自己符合社會期待,更要超越社會期待。為什麼要這樣做?不就是為了要使自己能夠成功站上金字塔頂端,成為人人需要、人人想愛、人人欲望且慾望的那個人。說得更直接一點,只是不希望自己成了「剩下」的那一個,僅此而已。

「以為是自己的故事。結果變成別人的談資。」

「穆樹是想笑,笑當年的自己。還以為被選中了,終究,也只是別人故事的過客。」

於是當故事進入第二篇〈How to Die Young in Tokyo〉,陳栢青捨棄第三人稱敘事,把自己變成「我」,讓「我」成為故事的主角,試圖將自己強行置入所有人的眼中。對年華逝去感到焦慮的「我」,在結束生命之前,獨自飛往日本與自己從小看到大的G片男優AKIRA進行性交易。孤寂又邊緣的配角,總算能沾光成為特定番號下的主角了嗎?

「導演說,給我一個熱切的眼神。」

「我想看見我自己。我凝視著黑暗中的紅色光點,多希望那是鏡頭,拜託,請一定要是,那我第一次能掌控一切。」

花光積蓄,投入全情的扮演,以為終能抵達自己久遠的青春期,未料青春已經跟著自己一起老了。遭停話的手機、濃密奔放的體毛,在在顯示AIKIRA早就不是記憶中所熟悉的巨根少年,而自己也不過是他口中的「大家」。即使走到生命盡頭,「我」依舊是個配角,依舊試圖透過扮演成為自己,可是這個自己沒有名字,也不完整。

「你知道拼圖的技巧吧。先把邊角拼上。我所有的性交都像在拼圖。身體最先對齊,難的反而是沿著凹凸的邊緣把彼此的心事和祕密逐一填滿。所以我們很少真正拼完一張拼圖。」

也許我們都像〈外出點乩〉的「我」一樣,不斷提醒自己現階段的狀態都是暫時的,就像舞台上的戲子,扮演好自己當下應該扮演的樣子即可。儘管不情不願,反正大家都是這樣,都是暫時扮演自己,扮演與大家和諧共處的自己。我們是暫時的夫妻、暫時的親子、暫時的同學、暫時的朋友、暫時的情侶、暫時的同事……,甚或是暫時的直男直女,總之只要能讓大家在一起,齊力驅動手指下的碟仙/錢仙/筆仙什麼都好,使其指引出一個明確且清晰的方向,然後便能安放自己。

這是一個彼此心照不宣的狀態,「噓,不說破,就到這」。不管附身在和尚身上的究竟是關公、王母娘娘,抑或是其他直的彎的,不管他是誰、他是什麼,「我總覺得,能夠騙到最後就是愛,你都沒有揭穿,別人也不知道,對那個人來說就是真的了,」陳栢青如是想。假作真時真亦假,我們扮裝成別人,最後裝扮成自己。那麼,這個「自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或甲的?

「超級英雄和膠衣愛好者分享同一種邏輯,蒙上臉就不是你自己了,所以你反而能做你自己。」

偉恩穿上膠衣變身蝙蝠俠,羅賓穿了件「該死的小褲褲」成了羅賓,究竟誰才是真的偉恩?誰才是真的羅賓?我們崇拜的是偉恩還是蝙蝠俠?我們慾望的是羅賓,還是宛如「行走的嘉年華」的膠衣底下那「細腰瘦臀肩膀像美人兒斜斜成滑坡的少年」?陳栢青在〈羅賓簡史〉寫出超級英雄的慾望/欲望,蝙蝠俠頓時成了背負五十道陰影的格雷,畢竟「最腌臢的,才最乾淨」,唯有最黑暗的創傷才能創造出最偉大的英雄。等等,可是「我們」並不想成為英雄啊。當「我們」被迫與七百萬人逆向而來的惡寒交手,當愛情漸漸死於行動,最後「沉默的沉默,沉沒的沉沒」。

既然都這樣了,「我們」就能做自己了嗎?或者,「我們」終究只是更為靠近,卻永遠不會成為「自己」。陳栢青在〈後記〉提到:「我想寫的是,我們是這麼驕傲,我們以為自己如此獨特。我們何其美麗。我們是髒東西,但我們膽敢冒犯。雖然到最後,我們總會失敗。」可就算是這樣,「我們」化了濃妝、「我們」戴上頭套、「我們」穿著膠衣、「我們」扮裝,接著再換一個名字,誰會知道誰是誰。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革命也許不會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成為髒東西。


參考資料
BIOS monthly(2020)〈演到矯情,最後只想躺下來——專訪陳栢青《尖叫連線》〉《BIOS monthly》
Peas Lin(2023)〈討厭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在變裝的世界裡我們彼此相愛—專訪作家陳栢青〉《hence,》第二期

※本文試讀範圍僅限部分書稿

【作者簡介】
陳栢青(1983-),台中生。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台灣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作品曾入選《青年散文作家作品集:中英對照台灣文學選集》、《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並多次入選《九歌年度散文選》。獲《聯合文學》雜誌譽為「台灣四十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小說家」。另曾以筆名葉覆鹿出版小說《小城市》,以此獲九歌兩百萬文學獎榮譽獎、第三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銀獎。另著有散文集《Mr. Adult大人先生》、長篇小說《尖叫連線》(獲2020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

【書籍資料】
作者:陳栢青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年6月28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4064182

【陳栢青的作品】
《尖叫連線》:只要是存在著,就一定會傷害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開到荼蘼花事了 的頭像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