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大學生因肚子痛急需上廁所,在超商偷了一包面紙,遭以竊盜罪嫌起訴。審理期間,法官考量被告患有身心疾病和腸躁症,行竊出於生理需求,且已獲得超商店長原諒,遂引用唐福睿在《八尺門的辯護人》所寫的一段話:「一個人要有多幸運,才能像諸位一樣,坐在舒服的位置上,認定這世界十分溫柔,而我們擁有絕對的權力,對罪犯殘忍?」判決該名被告免於刑罰。
確實,我們真的很幸運,得以隨時敲敲電腦或手機的鍵盤,高舉正義大旗,對那些登上新聞版面的社會案件大肆批判,左一句「支持唯一死刑」,右一句「恐龍法官」,接著若無其事地回到日常生活中,等待下一次殺戮的時刻到來。但是,我們有沒有可能在某一天忽然成了被司法和網友處刑的對象?我相信多數人肯定不會如此認為,甚或是嗤之以鼻,認為自己和那些「作奸犯科」的人不一樣。畢竟許多人都自認「奉公守法」,當然也像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謝瓊煖所說:「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可是,難道那些罪犯天生就是窮凶惡極之人?看看黃致豪筆下6篇短篇小說中的加害者們,他們在犯案之前難道不是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或許沒有了不起的成就,抑或根本毫不起眼,只能過著日復一日看似平淡無趣的生活,直到一場變故或意外打破了穩定的規律,原來「要令一個理性之人墮入瘋狂深淵,到頭來或許也只需要那麼惡劣的一天」。我們與惡的距離,或許不若你所想的那麼遙遠。
身為律師的黃致豪,因為曾幫多位重大刑案的犯人辯護,而被稱為「魔鬼代言人」。他在受訪時表示,司法制度是為了找出真相,而不是只有一味地殺、一味地懲罰。是以《有罪推定》裡的故事大多時候集中在探究犯罪人的「行為動機」,即加害者為什麼要這麼做,試圖架構起整起犯罪行為的脈絡,讓犯人的面貌不再侷限於「殺人魔」、「變態」、「冷血」這類扁平的標籤。而這恰好是媒體和社會大眾所忽視的部分,有時甚至在理應秉持「無罪推定、罪疑惟輕、證據裁判」等原則的法庭上亦是如此。如同黃致豪在書中所說:「雖說司法的核心價值之一在於抗眾性,不過審、檢、辯也是人,真正能做到堅守價值、探求真相的,恐怕也未必在多數。」
小說中,黃致豪屢屢透過貫穿全書的律師黃梁,指出法院在判決過程中的荒謬之處:「絕大多數法院其實不太在意檢方起訴有多少漏洞、達到什麼門檻,更不在意證據取得過程有沒有什麼瑕疵。只要不是明顯刑求留下傷痕,對於自白與證據,司法實務上向來就是穩定採取『證據愈多愈好』的立場──哪怕這些證據可能是透過不正手法取得,有時還是可以將之『權衡』進來,作為法院判決被告有罪的依據。」足見無論司法制度完備與否,最根本的變數還是在於人;人不是毫無感情的機器人,亦非全能全知的神,很難全然斷絕個人情感的投射、生命經驗的囿限,甚或是社會輿論的影響。書中寫道:「人類常會為了節省認知資源,習慣性在思考上求速,各種捷思(heuristics)或者認知偏誤,由此出現,在各個層面影響人類的決策與判斷。」而在司法場域中,付出代價的往往就是被害者與被告,且衍生的悲劇往往難以挽回。
在日本,刑事案件的定罪率長年高達99.9%,換言之,一旦遭檢方起訴,被告有罪即為鐵打的事實。回到台灣,縱使有媒體會在報導結尾處寫上「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可惜不管是整體社會氛圍,或者是法律實務上都並非如此。「是的,大多數進入司法實務的案件都已經推定被告有罪──無論法律文字如何呈現,」黃致豪寫道。畢竟我們過份在乎正義,卻也僅限於應報理論、喊打喊殺的正義而已,對於犯罪本質與案件實情可說是絲毫都不在意。無怪乎,「不信任司法」和「支持死刑」兩種相互矛盾的觀點可以同時深植於部分人民心中。
面對司法實務執行面的種種困境、媒體以嗜血的獵巫心態大肆渲染,以及群眾站在「聖人親臨」道德高點的批判,黃致豪在書中不時以戲謔的口吻傳達不滿。「因為覺得這個世界很荒謬,沒有什麼值得存在的意義吧,」當黃梁詢問作案動機時,〈二刀流男孩的存在主義〉的林宮太答道。是啊,這個世界的確十分荒謬,但不論是《有罪推定》的黃梁或是身為律師的黃致豪,都不斷以自己的方式去對抗這個世界。即使現實往往使他們成了看似徒勞的薛西弗斯,然而「身為你的辯護人,該做的,我還是要做。畢竟,我要保護的不只是當事人的利益,還有司法制度的本質,」黃梁曾對林宮太如是說。
司法制度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時值憲法法庭對死刑議題做出判決之際,無論你接受與否,在輿論的紛紛擾擾之間,不妨翻開這本《有罪推定》,檢視自己對司法的認知,同時重新梳理自己的觀點。不過在此之前,別忘了黃致豪的提醒:「司法有其極限,也有其界線;它毋須也不應承載不合理的期待,否則只會造成更多誤解與悲劇。」
參考資料
許致誠、顏凱勗(2022)〈【獨家】替9殺人犯辯護 堅持真相「魔鬼代言人」黃致豪〉《mnews鏡新聞》
【作者簡介】
黃致豪,一位在台生長,美國教育,專精刑事、家事、智慧財產權事件的台、中、英三聲道資深執業律師。東吳大學法律專業研究所碩士,美國紐約大學(NYU)心理/政治雙學位(BA)優等榮譽生。是美國國家詰辯學院NITA法庭詰辯教師,也是司法心理學的研究與實踐者。曾任司改國是會議委員、律師訓練所教官,也曾義務為多起重大案件辯護。
在法庭內外與輿論夾縫間求生之餘,也未曾忘情文字。譯有《暴力電玩如何影響殺戮行為》、近六十萬字的司法心理學經典《司法心理學──研究與應用》,以及《核心崩解》等司法心理學與文學著作。
製作並主持YouTube與Podcast節目《法客心法》系列,藉由戲劇與文學傳播司法與心理學知識,並辯證各種觀點。
熱愛推理文學、爵士樂、葡萄酒,還有思考與自由。
.YouTube搜尋【法客心法 Law and Psych】
【書籍資料】
作者:黃致豪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年9月2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406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