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王菲和黎明合演了一部發生在上海的浪漫愛情電影《大城小事》,片中使用了許多道具及布景來營造出一座不存在的夢幻上海;2007年的《夜‧上海》中,則由趙薇和本木雅弘、塚本高史、郭品超等演員間的愛情故事帶出了現實裡上海的美麗都市風情。
上海是一座包容了現代摩天建築及舊時代古典建築的城市。你可以在黃埔江外灘見到由巨大石塊堆砌起來,成排的古典華麗建築;卻同時在對岸又聳立著一座座的現在鋼筋摩天高樓。《夜‧上海》就建構在這座充滿著各種衝突的城市中。除了建築,還有趙薇及本木雅弘兩人間的異國語言衝突,至始至終他們幾乎可說是沒對上什麼話。但或許就是因為語言不通,兩人才能放肆地自顧自發洩內心積存已久的情緒及怨言,不用擔心對方會得知自己心中脆弱無助的那一面。這也是都會人的一個共通特點:將自己隱藏在五光十色的虛幻浮華中,而不願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情感,因為現實總是太過於赤裸,讓人害怕暴露出脆弱無助的真實面貌。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是反映出較為開放的風俗民情,多數的歐洲喜劇電影在取材上幾乎是葷素不忌,無論是外遇、喪偶,抑或宗教、政治、經濟等看似嚴肅的社會議題,都能直接且毫不造作地轉為搞笑素材,當然,性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義大利演員、編劇馬西米里歐安諾‧布魯諾(Massimiliano Bruno)初執導演筒的首部作品《伴遊女王》中,便展現出百無禁忌的搞笑功力,同時也不失針砭時事的強勁力道。
電影的梗概很簡單:喪夫並背負大筆債務的貴婦艾莉(Paola Cortellesi飾),為了不讓社會局帶走兒子飛利(Giovanni Bruno飾),在別無選擇之下,跟隨愛娃(Anna Foglietta飾)的腳步加入伴遊女郎的行列;另一方面,流落至貧民區的艾莉,還和開設網咖的型男老闆朱李歐(Raoul Bova飾)意外擦出愛的火花。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點一份爆米花、配一杯可樂,外加一部聲光效果十足的商業電影,是許多人的休閒娛樂首選。觀賞這類爆米花電影時,不用動腦去思考劇情裡的細節和背後的意義,反正娛樂嘛,只消拋開身邊的繁雜瑣事,好好享受一、兩個小時輕鬆時光便是。只是當你已作如是想,電影中的不合邏輯之處仍時時攫住你的心思,影響觀影的心情時,那又是怎麼回事?
打著盧貝松(Luc Besson)名號宣傳的《天外封鎖線》,感覺上應該會是一部好看的商業娛樂電影,從開場戲來看確實如此:男主角史諾(Guy Pearce飾)遭政府當局拷問,拳頭一拳接一拳扎實地打在他的臉上,他卻頻頻耍嘴皮子,不願好好回答問題。如同開頭的調性,《天外封鎖線》是一部融合動作場面與機智逗趣的對白於一體的電影,而史諾的形象亦不同於傳統的動作英雄,他不僅帶點痞子的味道,也喜歡抱怨。不過,隨著電玩般粗糙且廉價的飛車追逐動畫出現,電影的劇情也開始走向莫名其妙的境地。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觀眾以為《熊麻吉》是一部屬於男性、描述兄弟情誼的電影,我想這個答案只對了一半;又或者說,多數人──尤其是異性戀男性──只願正視這一半的答案,而刻意忽略其他的可能性。就我看來,在男主角強.班奈特(Mark Wahlberg飾)和玩具熊泰德(Seth MacFarlane配音)之間的兄弟情誼底下,根本暗藏著同志情慾的流動,而這正是異性戀霸權所意想不到,也極力避免、甚至不願面對的真相。
精神科醫師弗里茲.克萊恩(Fritz Klein)在其著作《異/同之外:雙性戀》(The Bisexual Option: Second Edition,1993)中指出,人與人的互動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對稱式互動,另一種是互補式互動,後者通常暗示了「配對」,而「配對」則暗示了性親密,因此在男人與男人、女人與女人的友情上,通常存在的親密類型是「對稱式互動」。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動畫《馬達加斯加》系列電影中,愛力獅、馬蹄、河馬莉和長頸男這群動物園夥伴從紐約出走,一路流落到馬達加斯加島、非洲大陸、歐洲各國,最後又踏上美國的土地,回到他們所出生、成長的紐約。這趟探險旅程的終點就是起點,他們兜了一圈再度回到原點,這不僅點出「返家」的主題,更隱含著另一層意義:重現美國夢(American Dream)。
「美國夢」一詞是美國歷史學家詹姆士‧亞當斯(James Truslow Adams,1878-1949)所提出,他認為在一片土地上,只要靠著人的實力或成就便可獲得更好、更富裕和更充實的生活。然而,這個美夢隨著911事件、金融海嘯、貧富不均等事件或現象正悄悄地溜走,甚而已成神話。於是,有些人開始對自身的價值和所處的環境產生質疑,就像第一集裡的馬蹄一樣,他渴望出走,走出眼前的困境──也就是動物園裡的圍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對於未知,他只有興奮,沒有太多的不安,彷彿找回了生存的活力。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閩南語有句俗諺說:「一樣米飼百樣人。」在這遼闊的大千世界裡,每個人的樣貌各不相同,皆為獨立的個體,無所謂優劣好壞之分,因為人人都是平等的,理應受到尊重,可惜現實並非如此。人們總習慣將自己劃分於某個團體之中,倘若遇到與自己不同的人,往往會以異樣的眼光視之,進而打壓、排斥,甚至是極力否定對方的存在。
《派拉諾曼:靈動小子》的主角諾曼天生擁有陰陽眼與通靈的能力,在他的視界裡,鬼魂就像平常人一樣不時出現在他的身邊,彼此安然共處,諾曼還會跟他們打招呼、聊天。不過,看在其他人的眼裡,諾曼只是對著空氣自言自語,因而認定他根本是個怪小孩,父親派瑞還生氣地說:「你就不能和一般小孩一樣嗎?」而母親珊卓以為諾曼只是無法走出奶奶過世的傷痛,淡淡地說:「我們必須回歸現實。」沒有人願意相信諾曼的所見所聞,也不願意承認諾曼的特殊能力。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而言,一個人要去接受外界的刺激可以透過身體的感官知覺,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五種知覺雖然是藉助不同的感官而有所感覺,彼此之間卻也能互相補充、溝通和轉化。譬如視覺與聽覺。《聽風者》裡的何兵(梁朝偉飾)因後天因素而雙眼失明,但這也讓他的聽覺比常人更為敏銳,能聽見非常細微的聲音。對何兵來說,他的聽覺補足了視覺得缺陷,使他得以「看見」世界。
《聽風者》改編自麥家的小說《暗算》中的〈聽風〉,片中圍繞著特情單位701發展,局裡藉著一群訓練有素的人員監聽隱藏於電波大氣裡的摩斯密碼,伺機竊取敵方的重要機密,這群負責監聽的人統稱為「聽風者」,何兵便是其中一員。原為上海小混混、個性吊兒郎當的何兵為何能成為「聽風者」?甚至還被局長讚為「701的英雄」?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言道:「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曾稱霸一時的羅馬帝國據傳始建於西元前753年,改編自同名漫畫的電影《羅馬浴場》在開場便快速地帶出這段歷史背景,以地圖簡單介紹羅馬帝國的起源和版圖擴張;接著,時間拉到西元128年,時值名列「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Publius Aelius Traianus Hadrianus,76-138)在位期間,這是羅馬帝國最為強盛的時期。那麼,民間的文化又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呢?如同片名所指,浴場即為頗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
日本人喜愛泡湯是眾所周知之事,而古羅馬人亦著迷於此道,甚至有過之無不及。正因為如此,被視為暴君的哈德良(市村正親飾)為了喚回民心而興建浴場;更因喜歡泡澡而被認為有人性。電影中不時可見古羅馬人在浴場裡泡澡、休息、聊天、玩鬧的畫面,完全呼應著日文中所謂的「裸のつきあい」(裸的交際),也讓古代的羅馬與現代的日本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國家產生合情合理的連結。當然,這必須歸功於原著漫畫的作者山崎麻里(ヤマザキマリ)的創作巧思。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補習成為許多學生共同的求學回憶。學生之所以去補習,除了希望使成績進步,將來可以進入理想的學校之外,還有另一個家長們或許不太知道的附加因素,那就是為了尋求愛情。一間知名的大補習班裡,可能同時擠進一、兩百位來自各個學校的學生,在茫茫人海中,轉角便有機會遇到愛,有時是日久生情,有時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對方一眼,就再也無法忘掉其容顏,於是愛苗悄悄地滋長。所以,所謂的補習,補的可以是課業,也可以是愛情。
電影的開始,小穎(謝欣穎飾)在男友阿東(柯震東飾)的額頭貼了一張寫著「我去補習了」的便利貼後,從此失聯,彷彿人間蒸發一般。小穎真的去補習了嗎?她補的是課業還是愛情?只想和小穎在一起的阿東,為了找尋女友的去處,遂來到台北知名的補習街「南陽街」,幻想有一天能在人群中重新遇到她。試圖在人山人海之中尋覓女友下落的阿東,如同英國插畫家Martin Handford筆下的威利,因此當他首次踏足南陽街時,身上穿的是紅白條紋毛衫、頭頂著絨球帽,並戴了一副黑框眼鏡。以這樣的裝扮走在衣著輕薄的人群裡自然是有些格格不入,不過這正是身兼編導二職的侯季然的巧思,藉以突顯阿東想要找人的目的。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池崇史的《惡之教典》改編自貴志祐介從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連載於《別冊文藝春秋》的同名小說,其內容為一位高中老師殺害班上所有學生的故事。聳動且駭人的校園殺人題材,令人不禁聯想到《大逃殺》(バトル.ロワイアル,2000)、《告白》(告白,2010)等片;高度的話題性,自然讓本片獲得了許多的關注,成為今年度日本最賣座的限制級電影。
如同片名所示,《惡之教典》意欲呈現的即為「惡」。學者甘尚平曾言:「在現代的恐怖片中,似乎不再給予觀眾任何的期待,恐怖片越來越悲觀,似乎更加肯定我們本性中的幽暗面必然會勝過光明面,人類必須面對最恐怖的事實──存在我們內心的邪惡是無法被消滅或控制的。」換句話說,人性不再是性善或性惡如此絕對的二分法,因為無論如何,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定部分的惡。這份惡,經由主角蓮實聖司(伊藤英明飾)放大、體現出來;另一方面,他也徹底摧毀一切讓社會維持和諧、穩定運行的價值觀和制度,逼得人不得不直視藏於底下的鮮血淋淋。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