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製作、編劇、導演和演戲等才華於一身的德國男星提爾.史威格(Til Schweiger)曾以喜劇《沒有耳朵的兔子》(Keinohrhasen,2007)創下佳績,不僅票房成績亮眼,在眾多獎項上也大有斬獲。新作《紅酒燉香雞》中,提爾.史威格再展全才,以為人父的親身經驗詮釋一段溫暖且甜蜜的父女親情。不過,在溫馨的基調之下,仍不改其幽默風格,以誇張、戲謔卻不低俗的笑料穿插其中,輕鬆逗趣的劇情令人不禁喜笑顏開。
集製作、編劇、導演和演戲等才華於一身的德國男星提爾.史威格(Til Schweiger)曾以喜劇《沒有耳朵的兔子》(Keinohrhasen,2007)創下佳績,不僅票房成績亮眼,在眾多獎項上也大有斬獲。新作《紅酒燉香雞》中,提爾.史威格再展全才,以為人父的親身經驗詮釋一段溫暖且甜蜜的父女親情。不過,在溫馨的基調之下,仍不改其幽默風格,以誇張、戲謔卻不低俗的笑料穿插其中,輕鬆逗趣的劇情令人不禁喜笑顏開。
既然《10+10》是以「台灣特有」為主題發想,想當然耳,生活於大都市裡的人們絕對是值得關注的焦點。戴立忍與陳駿霖分別以鑰匙與洗衣機兩種物件作為載體,帶出內心的孤寂與關係緊繃的愛情,用5分鐘的時間,犀利地描繪出現代人的面相。
利用衝突製造張力與爆發力,為作品帶來可看性或高潮,一直是戲劇中經常出現的創作手法。衝突,正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元素之一。青春接軌著小孩與大人,過渡了純真與虛偽,調節欲望與制約,在這段過程裡必然產生掙扎和痛苦,20世紀著名女性主義旗手潔玫.葛瑞爾(Germaine Greer,1939-)因而認為「青春期是煉獄的代名詞」,這樣的看法或許有些悲觀,但《蘿莉塔壞壞》中的艾莉(Jella Haase飾)和歐娜(Sarah Horvath飾)所面臨的青春何嘗不是如此?
《殺不到的仇人》是韓國新銳導演趙元熙和金禹成共同拍攝的電影,故事的主題是復仇,主要是由金敏浩(천호진/Chun Ho-jin飾)和朴商業(유해진/Yoo Hae-jin飾)兩個角色的互動來驅動情節的進展,而場景則多集中於醫院的其中一間病房,在如此從簡的情況之下,兩位導演以頗富巧思的創意和黑色幽默層層堆疊出一部可看性十足的復仇電影。
電影的內容圍繞在「文秀珍之死」的殺人懸案上,並以兩組的三個層次發展讓觀眾如墮五里霧中,營造出羅生門般的懸疑效果。
閱讀完《凱文怎麼了?》,我必須告訴自己:這只是一本虛構的小說。書中的凱文、艾娃、法蘭克林、希莉亞,以及慘遭殺害的那些人,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他們不過是作者蘭諾.絲薇佛筆下的人物罷了。然而,事實是,書中所描寫的內容再真實不過了。真實得讓人倍感壓力。讓我回憶起當初看完《蒙特婁校園屠殺事件簿》(Polytechnique,2009)與《血教育》(Snowtown,2011)這兩部以真實案件為題材改編的電影時的不快,並非電影拍得不好,而是內容實在令人坐立不安。
《凱文怎麼了?》一書構築在艾娃(凱文的母親)寫給丈夫法蘭克林的信件上,經由艾娃的回憶與鉅細靡遺地書寫,讀者得以慢慢拼湊出這家人的生活樣貌,並從中窺探艾娃的內心世界。在艾娃的第一人稱「我」的敘述下,「你」所指的不僅止於法蘭克林,更是所有的讀者,我們在閱讀的同時,彷彿聽見艾娃娓娓道來事件的始末與她的心路歷程。
一部足以感動人心的電影有時不需要複雜的架構或獨特的表現手法,即便是早已被翻玩無數次的公式,仍會讓人覺得有趣。菲利普勒柯(Philippe Le Guay)的《通往幸福的六樓階梯》利用喜劇中常見的二元對立結構進行,藉由60年代的法國中產階級和西班牙女傭兩種族群的接觸與碰撞,以幽默的視角來探討生活的意義和幸福的樣貌,完成一部輕鬆、平淡的小品電影。
罹患失智症會有什麼感覺?在姜秀瓊執導的〈迷路〉中,隋棠飾演的小艾說:「會不會有種在異地的感覺?」說的更準確一點,這裡的「異地」不單指空間,其實也涉及到時間。對於部分的失智症患者來說,他們所認知的時間猶如停止的時鐘,不再繼續往前走,因此總緊抱著過往的記憶不放,無法再容納現在或未來的事情。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曾言:「一個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簡明地揭示出「性」(Sex)與「性別」(Gender)的差異:前者是天生的生物性別;後者是後天的社會性別。一個人要經由學習社會對「女人」定下的標準、規範後,才能成為真正的「女人」;同樣的道理,「男人」亦是如此。法國新銳導演瑟琳.席安瑪(Céline Sciamma)的第二部劇情長片《裝扮遊戲》便以尚未經歷青春期、社會化未深的兒童為主角,展演一齣性別的裝扮遊戲。
「男人」與「女人」的性別符號
生命總蘊含著許多令人難以參透的哲理,特別是生與死的一體兩面更是玄妙。生,即死。當你從出生的那一剎那開始,便無可避免地邁向死亡,這是所有生命──不論物種、性別、貧富、階級、信仰──共同擁有的歷程,這麼看來,生與死的距離竟相近得不可思議。話雖如此,又有誰願意相信並接受出生後就得面臨死亡的事實呢?然而,由Barbara Celis所執導的紀錄片《親親亞米娜》裡,主角亞米娜及其家人在短時間內便經歷一場生與死一同譜寫成的人生悲喜劇。
亞米娜的父親湯瑪索和母親安都在從事與藝術相關的工作,兩人在義大利的多迪相遇、相戀後,為了在事業上找尋突破,因而搬到紐約共組家庭,不久兩人的第二個孩子便呱呱墜地。為了替新生的女兒亞米娜留下成長紀錄,兩人邀來好友Barbara Celis掌鏡拍攝,意想不到的是,亞米娜在出生不久後被診斷出罹患白血病,這段錄像也成為亞米娜最初,也是最後一段寶貴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