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落之後》  

前陣子有則新聞報導寫道:「英國的研究顯示多數的童年回憶都是自己杜撰、虛構的。」也就是說,倘若未經他人提醒或證實,我們會抱著這美好的「自覺回憶」度過漫漫長生,甚至到臨終時刻仍對假的回憶回味再三。由此看來,我們每天腳踏實地經營的人生道路,其實多架構於虛空的橋梁之上,萬丈深淵底下流淌的是現實和虛幻交匯的長河,一不留意,便會跌進這混沌不明的谿壑中,摸不清方向。這時,史蒂芬.金的《日落之後》於焉誕生。

《日落之後》集結了13篇短篇小說,不同於多數短篇小說集總採用其中之一的篇名作為書名,書名一詞指的是這13篇短篇的共同狀態:猶如日落承接了白天和黑夜,這些故事即是遊走於生與死、現實與虛幻、陰與陽之間的模糊地帶。雖然故事的母題看似黑暗,但從出版社給的6篇試讀內容來看,篇篇傳遞出的情感各異,有省思、有緬懷、有諷刺、有感人,當然也包含史蒂芬.金擅長描寫的恐怖在內。故事篇幅或長或短,史蒂芬.金在有限的長度內創造出不同風情卻又引人入勝的內容,展現出著作等身且獲獎無數的寫作實力。

〈他們留下的東西〉The Things They Left Behind

2001年9月11日對所有的美國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們來說,絕對就像是一道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痕,縱使表面的傷口已結痂,內心深處依舊會感到隱隱作痛。於是,每個人選擇了不同的方式來療傷,抑或紀念這慘痛的一天,以便踏出新步伐繼續往前行。身為作家的史蒂芬‧金便以此事件為背景,寫下〈他們留下的東西〉這篇作品。

美國在世界各國中總是處於領導地位,生於美國長於美國的人民理所當然懷抱著莫名的優越感,以強者自居,其他人事物皆是圍繞著自己旋轉。正如史蒂芬.金所寫:「大部分的紐約客都認為九一一攻擊事件非常可怕,但美國仍屹立不搖。」這是從災難中爬起的自信和堅強,但也反映出美國人的自負,以為九一一事件不會對美國和美國人造成太大的影響。然而,無可否認的是,美國人的心中確實因此留下清楚的傷痕,就像主角史考特.石德利從沙發下勾出潘趣木偶後,發現它在灰塵間留下一道痕跡。「那是有重量的真實物品留下的痕跡,毫無疑問」史蒂芬.金寫道。不管美國人是否願意承認,這道傷痕並非忽視之後就會消失,反而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無法預想的時刻出現在人們的人生當中。

史蒂芬.金在故事開頭寫著:「我想告訴你的那些東西──也就是他們留下的東西──在2002年8月出現。」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事者,並以「你」代稱聽者(讀者),讓正在閱讀的讀者產生故事中的主角是在跟自己說話的錯覺。如此的表現手法,或許正顯示出史蒂芬.金是以廣大的美國讀者(或受到九一一事件影響的人們)為對象而寫。 

〈紐約時報訂閱優惠中〉The New York Times at Special Bargain Rates

和〈他們留下的東西〉一樣,〈紐約時報訂閱優惠中〉也是一則從災難出發的心靈療癒作品。安的丈夫詹姆士不幸搭上一班死亡班機,喪生於燃燒的飛機殘骸中,正當安和親戚們著手準備詹姆士的喪禮時,安竟然接到一通來自詹姆士的電話,詹姆士除了向安報平安之外,還說出兩則奇怪的預言警告安……

這則帶點靈異氣息的故事,其實概念不算很新,很多鬼故事中都會提及來自靈界的電話之類的素材,然而在史蒂芬.金的生花妙筆之下,卻緊緊攫住我的目光,讓我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融入故事角色的心境,從驚訝、不可置信,到難過、失落;特別是最後一句:「《紐約時報》大特惠,現在不訂閱,以後會後悔。」唐突的結尾,除了映襯出安喪夫之痛外,更為累積起的情感留下萬般憾恨和餘韻,堪稱是短篇小說的學習典範。因此,〈紐約時報訂閱優惠中〉雖然是這幾篇小說中篇幅最短的一篇,卻是我印象最深刻,也最為喜愛的故事。

〈啞巴〉Mute

〈啞巴〉是以雙線並行的方式進行的故事。第一條敘事線是莫奈到告解室向神父告解,請求赦免罪惡的故事。耐人尋味的是,當神父問他犯了什麼罪時,莫奈的回答道:「我不知道,請你告訴我。」第二條敘事線發生在高速公路上,莫奈準備去跑業務,這時他在匝道口見到一名男子手拿寫著「我是啞巴」、「我是聾子」、「請讓我搭便車好嗎???」等字詞的標語,莫奈便讓他上了車。在車上,莫奈認為反正男子又聾又啞,可以愛說什麼就說什麼,遂不斷抱怨妻子芭芭拉的不是和出軌行為。然而,某天莫奈卻接到警方的來電,說妻子和她的情夫慘遭殺害。

這則宛如偵探犯罪小說的作品,其趣味之處並不在於清楚指出凶手是誰,而是故事中存在了包括莫奈在內的多名神祕人物。雖然經過警方的調查,莫奈並無殺妻嫌疑,且整篇故事的主角也是莫奈,但說真格的,我們對莫奈的了解仍流於表面;聽取莫奈告解的神父在過程中,不斷提醒莫奈有朋友在等他共進午餐,希望莫奈能盡速結束告解,如此的急迫,讓人不禁好奇神父的真實身分是誰?又,在等待神父的友人為誰?最後的神祕人物則是搭便車的男子。他從開始即標誌自己是啞巴和聾子,因此整篇故事不見這名男子的發言或心理狀態,我們僅能透過莫奈這名第三者的描述來認識他。若論神祕度而言,其實這幾位角色不相上下,但還是這名又聾又啞的男子略勝一籌。

直到故事結尾,史蒂芬.金都未曾明確指出真正殺害芭芭拉和她的情夫的凶手是誰,加上幾位角色的模糊形象,讓人在閱讀的同時腦海中不斷興起一堆問號,甚至我懷疑神父和聾啞男子之間是否有任何關聯?

〈健身腳踏車〉Stationary Bike

由於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現代人的身體狀況往往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問題,健康食品或健身器材遂隨之熱門,只是能否持之以恆因人而異。有的人會推託於沒時間,有的直接以懶惰為理由,更絕的就像〈健身腳踏車〉中的李察.希弗凱茲一樣,出於不願讓其他人失業而放棄運動。

身為自由畫家,38歲的李察宛如多數美國人的典型:經常光顧速食店,因此體重超出標準許多,甚至膽固醇指數相等。在醫生猶如佈道的苦口婆心建議之下,李察總算下定決心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遂購入一台健身腳踏車,開始實施降低膽固醇指數的計畫。

倘若〈健身腳踏車〉僅是一篇描述減重的小說,那肯定是平淡無奇。史蒂芬.金在這則故事中融入李察的職業──畫家──讓虛構的畫作與真實的生活相互交融,創造出現實奇幻的真實恐懼感,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和李察一樣的錯覺,甚至是瀕臨精神崩潰的邊緣,成功呈現出現代人在偏激的減重方式下產生的可怕精神狀態。

〈休息站〉Rest Stop

對經常觀賞美國恐怖電影的人來說,看到「休息站」這個元素肯定會發出會心一笑。電影中的休息站往往位於偏遠荒涼之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幾乎是獨立於美國土地的另一個世界。在這樣近乎密室的空間裡,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沒人說得準;一旦發生事情,想要求救,會否求助無門也很難說。

史蒂芬.金的〈休息站〉講述的是小說家約翰.戴斯卓在開車時,突然想要小便,便將車子開進路旁的休息站。空曠的停車場中,僅停放著一輛休旅車;站裡的告示牌上貼滿失蹤兒童的尋人啟事;廁所中傳來男人和女人吵架的聲音,不時還夾雜著身體的撞擊聲。一切的恐怖片元素皆具備,故事會怎麼發展,讀者的心裡大概有個方向。只不過史蒂芬‧金畢竟是史蒂芬.金,倘若讓讀者完全猜中劇情走向,那怎麼對得起大師的地位?

如同〈健身腳踏車〉的模式,〈休息站〉也融合故事主角的職業,創造出兩層的真假交融,讓小說呈現出不同的趣味。首先是筆名和真實姓名。為了創作不同作品等目的,作家通常會為自己取上幾個筆名,當作分身。約翰.戴斯卓也同樣有個筆名,叫做瑞克.哈汀。戴斯卓和哈汀理所當然是同一人,但在某方面來說又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名字,名字,名字裡頭有什麼?」史蒂芬.金寫道。這確實是一個有趣且值得深思的問題,就像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1952-)在經典之作《蘇菲的世界》(Sofies verden,1991)中拋出的問題:「你是誰?」一樣。那麼,約翰.戴斯卓或者瑞克.哈汀到底是誰?何者為真實存在的人物?又,何者為虛構的人物?

第二層的真假交融就是真實世界和戴斯卓筆下的人物「犬」。「犬」有顆殺人傾向的心,他是英雄還是殺手我們無從得知。在這則故事中,面對休息站廁所裡的暴行,戴斯卓原本採觀望的態度,在介入或逃走之間游移不定;故事後半段,戴斯卓成了以暴制暴的無名英雄,原本的施暴者成了受害者,旁觀的路人成了施暴者,前後之間的轉換猶如美國英雄漫畫般讓人看得熱血沸騰。那麼,「犬」是誰?又,「犬」是否真實存在?

〈地獄來的貓〉The Cat from Hell

在過去的華人世界中,普遍將貓視為不祥的動物,尤其在守靈時更忌諱貓的出現;此外,貓還被當作擁有九條命的怪物。其實,在西方世界中亦是如此,〈地獄來的貓〉的故事篇名即指出貓的恐怖形象。故事開始於一名老人卓根雇用職業殺手約翰.何斯頓來執行任務,而殺手的目標竟是一隻貓。原來這隻名為山姆的貓,自從來到卓根家之後,連續三人因意外過世,湊巧的是,這三人死亡之時貓都在身旁,因此卓根便認為這隻貓會殺人。

在這則故事中,史蒂芬.金融入許多對貓的誤解或迷信──例如:貓是動物世界的殺手;貓喜歡在嬰兒和老人睡覺的時候偷走他們的呼吸;貓有九條命──成功營造貼近人心的神祕氣息,讓〈地獄來的貓〉就像老祖母述說的鄉野傳說一樣,既虛幻又真實。除此之外,史蒂芬.金不愧是擅長於恐怖小說的作家,當中的恐怖、血腥場景寫得鉅細靡遺,使人有身歷其境的錯覺,忍不住屏氣凝神,深怕貓下一個找上的就是自己。特別是結尾的部分,讓人看完這則故事之後,不由得對身旁、街道上的貓興起一股亟欲避而遠之的恐懼感。

【作者簡介】
史蒂芬‧金(Stephen King,1947-),生於美國緬因州波特蘭市。自1973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魔女嘉莉》後,到目前為止已寫了超過四十本長篇小說和二百多篇短篇小說。他的筆法細膩,善於從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生活事物中,帶給讀者如同身歷其境的恐怖感。他的作品已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暢銷超過三億本,甚至被譽為「每個美國家庭都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則是史蒂芬‧金的小說」。他的作品也是影視改編的熱門題材,被拍成的電影、電視作品已高達上百部。1999年,史蒂芬.金曾發生嚴重車禍,僥倖大難不死,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後,他一度傳出將封筆,但寫作畢竟是史蒂芬.金的最愛,結果康復後,他又立刻投入寫作。2003年,他獲得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頒發給他「傑出貢獻獎」;2004年,則獲得世界奇幻文學獎「終身成就獎」的肯定;2007年榮獲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愛倫坡獎」的「大師獎」。在史蒂芬.金為數眾多的作品中,以歷時三十多年才終於完成的奇幻巨作《黑塔》七部曲最為壯觀,也最受金迷討論。史蒂芬‧金自1970年即開始構思創作《黑塔》系列的第一部,而書裡的人物與情節,也經常出現在史蒂芬.金後來的其他作品中,堪稱是所有金氏作品的原型與骨幹。目前史蒂芬.金與妻子定居於緬因州。

【書籍資料】
原文書名:Just After Sunset
作者: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譯者:林立仁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年8月30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3327066

【史蒂芬.金的作品】
《安眠醫生》:怪物一直存在人們心中
史蒂芬.金《機構》:我們都該反抗!
史蒂芬.金《後來》:後來,我們長大了
史蒂芬.金《絕筆》:一封獻給寫作者的情書

arrow
arrow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