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拍之初到參展坎城,侯孝賢的首部武俠片始終以《聶隱娘》為名,直到一些因素影響,最終才定名為《刺客聶隱娘》。據報載,侯孝賢對於片名的更動並不在意,但我卻以為,從《聶隱娘》到《刺客聶隱娘》,其實正好強化並標誌出聶隱娘的角色。關於刺客,學者林保淳指為「有目的行刺殺人的人」,換言之是「受僱於人行刺」,是故可視作一種職業。不過在聶隱娘身上,刺客與其說是職業,更像是身分,或者說直接定義其存在。
開場的黑白序幕中,道姑(許芳宜飾)對聶隱娘(舒淇飾)下達命令:「為我刺其首,無使知覺,如刺飛鳥般容易。」隨後只見身著黑衣的聶隱娘以俐落身手刺殺大僚,卻不為馬隊人群所覺察。聶隱娘的行動展現出極佳的隱祕性,這是刺客在完成任務時的必要條件。然而,無論再怎麼優秀的刺客,終究是他人的打手或工具,因而在聶隱娘的臉上,我們看不到任何表情,也感受不到任何屬於人的情感溫度。而一身黑衣,固然代表刺客的神秘性,卻也掩蓋了聶隱娘的個性。不過在另一次的任務中,聶隱娘失敗了,她向道姑回報:「見大僚小兒可愛,未忍心便下手。」理應不帶任何情感的刺客(工具),竟動了惻隱之心,這不僅是殺與不殺的抉擇,更是從工具轉變為人的關鍵。《刺客聶隱娘》通篇所述,即為聶隱娘的主體建構。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獲選為第88屆旬報十大佳片的《百元之戀》是導演武正晴和編劇足立紳共同完成,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故事描述現年32歲的齋藤一子(安藤サクラ飾)繭居在家,不事生產,也不外出與人交遊,完全是標準的「尼特族」(NEET)。一日,二三子(早織飾)實在看不慣姊姊的作為,憤而大打出手,逼得一子只好搬出去獨立生活。迫於生計,一子選擇到百元商店打工,進而認識拳擊選手狩野祐二(新井浩文飾),兩人更譜出一段戀曲。這段戀情雖然走得跌跌撞撞,卻也間接讓一子開始接觸拳擊,於是她的人生開始有了轉變……
台北電影節的映後座談中,武正晴提到電影最早的名稱是《99元之戀》,後來隨著消費稅的不斷調整,電影最終成了《百元之戀》,而主題曲則是〈108元之戀〉。主持人以為電影還反映出日本社會的變動,但武正晴覺得這不過是跟著社會現況隨波逐流罷了。是的,「隨波逐流」正是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因為它正好反映出主角一子的人生態度。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就像輪子,其唯一的任務就是轉動,總是會轉回到起始的地方,」史蒂芬.金寫道。於是乎,時隔30多年,早已在文壇站穩一席之地的史蒂芬.金再度轉回到《鬼店》(The Shining,1977),回到那個曾將自我投射其中的故事裡。在那裡,有曾受酗酒之苦的史蒂芬.金,也有在寫作之路上躊躇不前的史蒂芬.金,當然還有許多讀者心心念念的托倫斯一家,尤其是丹尼男孩。
在全景飯店因爆炸而燒毀之後,倖存的丹尼隨著母親搬遷至佛羅里達,以為能就此遠離過去的可怕回憶,展開全新生活。然而,他的閃靈能力卻讓他清楚知道,全景飯店固然已經在大火中灰飛煙滅,但仍和他關係未了。丹尼不時能看見那些「不好的東西」出現在身旁,這促使他逐漸開始以酒精麻痺自己,想藉此逃避那些糾纏不休的過去。不過正如另一名倖存者迪克.哈倫洛所說:「或許你能將來自全景飯店的東西放進鎖盒,可是你沒辦法鎖上記憶。這些永遠沒辦法上鎖。它們是真正陰魂不散的幽靈。」因此這次重新轉動回到全景飯店的人,除了史蒂芬.金,就是丹尼。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型海象,顧名思義是將人變形為海象。這不單只是停留在「扮演動物」的淺薄層次,而是透過身體型態和心理情緒的變化或改造,讓人完成「動物角色扮演」[1〕;更甚者,直接變形為動物。《人型海象》並非首次將人變形為動物的驚悚片,多年前的《人形蜈蚣》(The Human Centipede (First Sequence),2009)即做了一次嘗試,企圖挑戰觀眾的恐懼極限。如此題材乍看之下確實頗為驚世駭俗,但是「變形」早已是神話作品中屢見不鮮的主題,譬如宙斯就曾變為天鵝以便接近愛慕之人。直至近代,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在《變形記》(Die Verwandlung,1915)裡,開門見山就讓主角變形為一隻巨大的甲蟲。不僅如此,宮崎駿的動畫中也經常可見人與動物之間的變形。
人變形為動物,一方面得以脫離「人」的本位,藉機對外在社會和人性進行批判。另一方面,變形同時意味著踰越了「人/動物(獸類)」之間那道清楚、分明的界線,顯露出人與動物的的密切關係,甚或直接揭示出人也是一種動物。這是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所極力否認的事實,是以我們習慣以動物來形容偏向負面的人性,就像「人面獸心」一詞即明白界定出人與動物的高低階層。然而這道界線從來就不是堅不可摧,誠如郝爾浩(Michael Parks飾)所言:「怪物一直存在人們心中。」我以為《人型海象》之所以恐怖,或者會讓人感到不適,其實是來自於導演凱文史密斯(Kevin Smith)狠狠踐踏了「人/動物」的界線。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格雷的五十道陰影》(Fifty Shades of Grey,2015)上映之初,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的評分出現兩極化的情形。細究評分者的資料,不難發現無論是在什麼年齡層,女性給的分數都比男性來得高。這固然反映了原著小說的閱讀群眾本來就以女性為主,再加上羅曼史文類從來就不是受男性──以及「男性」主導的文學領域所接受的類別,會有這樣的結果毫不意外。不過,這波由英國作家E. L.詹姆絲(E. L. James)掀起的「情色風暴」(博客來網路書店的宣傳語句)確實是不容忽視的現象,因為它展現出女性的情慾需求,同時更讓女性成為情慾的主體。
在父權社會的監控下,女性必須是「閉鎖」的身體、「無慾」的聖女。她們不能談論性,也不能表現自己的慾望,只能被動接受男性的情慾,否則就會淪為「妓女」、「婊子」或「賤貨」。種種限制與規則或許能型塑出「女性」該有的樣貌,卻無法壓抑內在情慾的流淌。別忘了,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如同潛伏在地底的涓涓伏流,只消好好引導或是提供一個出口,便會洶湧地傾洩而出。是故毫無性經驗的安娜,在經驗老道的格雷的教導下,才會在不知不覺中翻轉主動/被動的位置,讓格雷成為受制的一方。CJ.羅勃茲的處女作《暗夜二重奏:囚禁》同樣遵循此模式。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總讓人眷戀不已。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在《追憶逝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中寫道:「我們對生命的眷戀只不過像一種年深日久的擺脫不掉的愛情關係。它的力量在於它的持續不斷。一旦死亡來割斷這種關係,我們想長生不死的願望也將消除。」換言之,死亡否定了生命,是人生延續下去的威脅與阻礙。然而生即死,生命的開始必然伴隨著結束,因而我們只能像溺水之人般不斷掙扎,只盼在完全被死亡淹沒之前,能再次吸取任何一絲屬於生命的氣息。
然而,年屆耄耋的導演林權澤卻直視死亡。電影《花葬》以隆重且龐大的送葬行列開場,喪服與景物交織出的黑白灰色調莊嚴肅穆,同時也襯托出死亡所象徵的毫無生氣。下個場景是醫院病房,監控生命跡象的儀器傳出尖銳刺耳的聲響,吳正錫(安聖基飾)的妻子丁珍敬(金好貞飾)在睡夢中安詳離世。接連兩場戲都直指死亡,林權澤毫無掩飾地凸顯出一個迥異於我們所熟悉世界──生的世界──的奇特氛圍。不僅於此,他更展現死亡的侵蝕力量:吳正錫因攝護腺腫大無法自行排尿,必須時常到診所由醫護人員協助導尿。圍繞在吳正錫周圍的,不是已逝的生命,就是逐漸衰敗、喪失生機的生命。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萊塢總是不厭其煩於編撰末日圖像,從颶風、火山、海嘯、地震等自然災難,到病毒或外星生物引發的禍害,人們一次又一次遭受侵擾,最後再從一片傾頹中重獲新生。破壞、重建,重建、又破壞,規律地在大銀幕上不斷輪迴,而觀眾照樣樂此不疲。若要探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這些看似駭人的末日景象終究只存在於電影的幻想裡,與現實世界仍存有一段安全的距離,於是兩相對照下,我們的生命與生活便顯得安穩許多。易言之,現實生活愈是苦悶,愈是需要末日災難電影的救贖,譬如已連續四年面臨乾旱危機的加州。
誠如英文片名所示,《加州大地震》是以著名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所引起的大地震作為拍攝背景。這段位於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洲板塊交界處的斷層,曾在1906年造成芮氏規模7.8的舊金山大地震,讓許多科學家紛紛以此斷層為研究觀測對象,甚至預估倘若整條斷層同時破裂,將產生規模9以上的超級地震。幸而到目前為止這只是預測,從未發生在真實生活中。不過導演布萊德‧派頓還是預先在大銀幕上做出模擬,讓人得以感受加州崩塌後的末日景況。從好萊塢地標、金門大橋,到一棟棟高聳入天的鋼筋混凝土大樓,全都隨著震波瞬間坍塌。一時間石塊散落、煙塵瀰漫、火舌四竄,在視覺特效團隊的努力打造下,這些畫面無疑是極富震撼力的奇觀。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若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為塑造的,那麼奠基在「女人」之上所形成的眾多身分是否亦是如此?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主演的電影《超完美嬌妻》(The Stepford Wives,2004)反映出那些擁有出色外表、火辣身材,同時又「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超完美嬌妻,不過是受父權意識型態所形塑的人──或者根本不配稱為人,而是機器人。是以她們才會如此完美無瑕,徹徹底底符合父權社會對「妻子」的想像。既然「女人」和「妻子」同樣可被形塑而成,換個角度想,女人也能經由「展演」(performance)讓自己成為「女人」或「妻子」。
愛咪已經在《控制》(Gone Girl,2014)成功向大眾示範「超完美嬌妻」的建構過程,並證明這個父權意識底下的產物,其實可以反過來成為箝制父權的利器。愛咪之所以讓人感到神奇(amazing),就在於她一方面依循父權社會的規則走,讓自己「成為」一位好妻子,一方面卻又保有自我,而不被囿限於婚姻或家庭中。愛咪的存在,無疑為女性開拓了一條出路,畢竟有多少女性在妻子與自我之間痛苦擺盪,難以自處,就像小說《夜車》裡的主角蘿拉.芬奇。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性別平權運動推行至今,保守如好萊塢,仍舊是(白人)男性的天下。不僅男女星同工不同酬的狀況嚴重,許多類型的電影更專為男星所設計,讓女星只能淪為花瓶般的配角,譬如諜報片。回顧過往的諜報片,不難發現陽盛陰衰的現象十分明顯,尤其007系列中詹姆士‧龐德與龐德女郎的搭配深植人心,更是奠定男性特務的經典地位。於是乎,女性倘若想在這類型的電影中佔有一席位置,就必須像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那樣,除了擁有不輸給男性的俐落身手之外,還要有美麗的臉孔與性感的身材。從這個角度來看,《麻辣賤諜》的蘇珊(Melissa McCarthy飾)絕對是少見的特例。
一如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蘇珊等一干女性長期以來都待在中情局總部的地下室裡,負責後勤支援的工作。她們透過監看鏡頭,協助在外執行機密任務的男性特務,以確保他們的安全。然而,在某次任務中,蘇珊的夥伴布萊德利(Jude Law飾)不幸身陷危險,最後更慘遭滅口。為了替夥伴報仇,特務實務經驗為零的蘇珊自告奮勇,決定臥底潛入敵營一探究竟。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老街裡,最美的風景是什麼?是珍稀奇怪的古玩意、極富歷史意義的古蹟,還是滿布生活痕跡的老建築?在讀完《期待您大駕光臨 老街和菓子店 栗丸堂》後,我相信是人情。人情之可貴,在於千金難買,這也是隨著都市快速發展而逐漸消逝的珍貴風景。幸好,在似鳥航一筆下的東京淺草,尚留存著這份溫暖的情懷。
誠如書名所示,故事主要圍繞著一間名為「栗丸堂」的和菓子店舖發展,這家店從明治時代開始營業,至今已傳承四代,目前由不滿20歲的栗田仁接手經營。可惜的是,時間總是無情地向前逝去,老舊的東西終究難以跟隨其步伐,有時一不小心還可能遭碾壓得粉身碎骨,從此消失在歷史之中。即使有著深厚交情的街坊鄰居仍時時捧場,栗丸堂依然不若過去那樣風光,如今的營業額連全盛時期的一半都不到,但是栗田毫不氣餒,還是踏踏實實地磨練自己的手藝,以期改善現況。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