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總蘊含著許多令人難以參透的哲理,特別是生與死的一體兩面更是玄妙。生,即死。當你從出生的那一剎那開始,便無可避免地邁向死亡,這是所有生命──不論物種、性別、貧富、階級、信仰──共同擁有的歷程,這麼看來,生與死的距離竟相近得不可思議。話雖如此,又有誰願意相信並接受出生後就得面臨死亡的事實呢?然而,由Barbara Celis所執導的紀錄片《親親亞米娜》裡,主角亞米娜及其家人在短時間內便經歷一場生與死一同譜寫成的人生悲喜劇。
亞米娜的父親湯瑪索和母親安都在從事與藝術相關的工作,兩人在義大利的多迪相遇、相戀後,為了在事業上找尋突破,因而搬到紐約共組家庭,不久兩人的第二個孩子便呱呱墜地。為了替新生的女兒亞米娜留下成長紀錄,兩人邀來好友Barbara Celis掌鏡拍攝,意想不到的是,亞米娜在出生不久後被診斷出罹患白血病,這段錄像也成為亞米娜最初,也是最後一段寶貴的影像。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降風》(Winds of September,2008)導演林書宇的新作《星空》改編自繪本作家幾米的同名作品,不同於前作以男性之間的情誼為題材,此次將焦點轉移至女性身上,以13歲的小女孩小美(徐嬌飾)為主角,講述一段青春成長記事。青少年在成長時總免不了面臨自我內在的矛盾與外在環境的衝突,或許正是這層青春況味使然,讓電影顯露出夢幻但真實、溫暖卻殘酷、完滿中帶點遺憾的複雜氛圍。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會怎麼形容冰島樂團Sigur Rós的音樂和主唱Jón Þór Birgisson獨特的聲線?冷冽、夢幻、空靈、神祕、迷幻、蒼白、寂寞、憂鬱、具實驗性,還是來自深海三萬英呎的聲音?在眾多的中文詞彙中,似乎沒有任何一組形容詞能貼切地描繪出他們的音樂給人的感覺,就連Sigur Rós自己也認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既然如此難以言喻,那就讓這個問題回歸到音樂本身,直接以Sigur Rós充滿魅力的現場演出代替答案,交給觀眾去親身體會。
由文森莫瑞塞特(Vincent Morisset)執導的《謎之音》並非第一部以Sigur Rós為主角的音樂紀錄片,早在2007年迪恩德布洛斯(Dean DeBlois)便以Sigur Rós於2006年夏天在家鄉的巡演為主軸,穿插團員的訪談,拍攝成《聽風的歌》(Heima,2007)。在Sigur Rós的首部官方電影中,導演大量加入冰島那宛如仙境般的風景,優美如詩的樂音輔以美得令人窒息的景致,兩者的揉合幾乎是天衣無縫、渾然一體。迪恩德布洛斯以冰島絕美的景色詮釋Sigur Rós的音樂,文森莫瑞塞特則反其道而行,不僅捨去風景,還將色彩抽離──除了少許的次要片段以彩色呈現──甚至連訪談、團員生活記錄等部分也降至最低限,全然將影像專注於2008年倫敦亞歷山大宮(Alexandra Palace)的演出上,讓音樂自己說話。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Jr.)成為美國總統、碧昂絲(Beyoncé Gisselle Knowles)用音樂征服全世界、歐普拉(Oprah Gail Winfrey)被媒體譽為全球影響力僅次於教宗的人,不可否認,以「白人至上」為主的種族歧視仍然存留於世上,特別是60年代的美國密西西比州更是如此。在那裡,白人視「隔離但平等」為原則,美化歧視黑人的事實;黑人女性多以替白人幫傭為業,宛如世襲,代代相傳。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元對立的衝突一直是電影、戲劇或小說喜愛運用的創作手法,一來可以讓塑造的角色形象更為鮮明,二來衝突所製造的波瀾可以輕鬆提升戲劇張力,是一舉數得的技巧之一。特別是在傳統的童話故事中,最能見得此創作手法的出現,例如:善良的公主和邪惡的巫婆、剛強的王子和柔弱的公主、醜陋的怪物和亮麗的美女。改編自格林兄弟(Die Gebrüder Grimm)經典童話《青蛙王子》的動畫長片《公主與青蛙》即建構在二元對立上,此外在對立中又帶著顛覆的諧仿趣味,成功為經典換上一層屬於現代的新風貌。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走在台灣的街頭,經常會和一些面孔、膚色與我們不太相似的人擦肩而過,這些人有的藉由工作的名義短期滯留台灣,有的則是以外籍配偶的身分根留台灣,長期下來,這群新移民和所謂的「新台灣之子」與台灣這塊土地之間產生需要相互磨合的空間。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德國。約莫是1950年代,西德適逢經濟成長,因國內勞動力不足,遂由南歐和土耳其等地大量引進外籍勞工,當中部分的人選擇在德國安家立業,《歡迎來到德國》裡的胡辛‧葉瑪斯(Vedat Erincin飾)一家即為一例。
電影以嘉娜(Aylin Tezel飾)──胡辛的外孫女──的第一人稱自述開場,輔以流暢、快速的剪接鏡頭簡單說明胡辛第101萬人次的移民身分;接著,時間拉到45年後,胡辛已由年輕小伙子變成子孫滿堂的老爺爺;鏡頭再轉到胡辛的孫子錢克(Rafael Koussouris飾)身上,課堂裡以小旗幟在地圖上標誌出家鄉的活動讓他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不同。土耳其裔德國導演雅瑟敏薩穆德里(Yasemin Samdereli)將民族與身分認同問題透過錢克點破,讓原本沉重且嚴肅的議題在輕鬆、逗趣的氛圍中呈現出來,並重新審視「家」的意義。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出生於奧地利的卡爾馬可維奇(Karl Markovics)擁有豐富的演戲經驗,他曾參與過《偽鈔風暴》(Die Fälscher,2007)及《狙擊陌生人》(Unknown,2011)等電影的演出,精湛的演技屢獲各項獎項的提名與肯定。卡爾馬可維奇演而優則導,將自己編寫的劇本拍攝成《深深深呼吸》這部以19歲少年Roman(Thomas Schubert飾)為主角的電影。
Roman因過往犯下的罪刑而被關進少年觀護所,為了獲得假釋,重返社會開始新生活,必須先找到一份工作,因緣際會下,投身殯葬業負責運送屍體的職務。如同《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おくりびと,2008)所描述,一般人對殯葬業總是感到害怕,甚或極度排斥,這種情形在日本如此,在奧地利亦如此。然而,Roman卻從這個接觸死亡的行業中找到重生的機會,在這過程當中,同事Rudolf(Georg Friedrich飾)扮演重要的角色。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台灣讀者來說,山崎豐子絕非是一位陌生的人物。即便沒有閱讀過她的小說,也看過改編的連續劇;即便沒有看過任何一齣小說改編的連續劇,也知道她的大名。山崎豐子從處女作《暖簾》出版以來,執筆不懈,留下許多大部頭的著作,當中更不乏暢銷的經典巨作。值得敬佩的是,縱使年近老耄,仍舊花上約莫八年光陰,取材、執筆寫成長篇小說《命運之人》,可說是幾乎將終生奉獻給寫作。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潔絲米拉.茲巴尼奇(Jasmila Zbanic)導演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簡稱波赫)為舞台的電影《愛的旅途上》(Na putu,2010)裡,她將當地複雜的歷史、宗教和戰爭背景內化於男女主角的愛情之中,以平淡的鏡頭語言引渡嚴肅且沉重的議題。無獨有偶,同樣出身於波赫的導演丹尼斯.塔諾維奇(Danis Tanovic)在執導的最新劇情長片《丈夫的情人》裡,也以相同的表現手法將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轉化成親情和愛情的衝突,揉合於一個家庭的故事之中。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序進入九月,是死河鎮──一個位於緬因州的靜謐濱海小鎮──的觀光淡季,卻是「他們」的狩獵旺季。歡迎來到傑克.凱堔所開闢的狩獵勝地!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