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蘇柏(Howard Suber)曾說:「與海洛因一樣,英雄主義也會成癮。」好萊塢電影顯然對英雄形象的塑造上了癮,尤其是從凡人變英雄的故事更是百玩不厭的戲劇公式,《超級戰艦》裡的主角艾歷斯.哈波(Taylor Kitsch飾)即為一例。
霍華.蘇柏(Howard Suber)曾說:「與海洛因一樣,英雄主義也會成癮。」好萊塢電影顯然對英雄形象的塑造上了癮,尤其是從凡人變英雄的故事更是百玩不厭的戲劇公式,《超級戰艦》裡的主角艾歷斯.哈波(Taylor Kitsch飾)即為一例。
說起2011年的香港電影,眾多的評論家不約而同給予《奪命金》極佳評價,先撇開這是不是杜琪峯的導演生涯中最好的作品不談,它無疑是不容錯過的一部電影。
電影以三組背景各異的人物、分成三條支線進行:其一是西九龍重案組高級督察張正方(任賢齊飾)和妻子Connie(胡杏兒飾),兩人在買樓問題產生歧見;其二是銀行投資顧問Teresa(何韻詩飾),她的業績始終不見起色,只能想方設法推銷股票和基金;最後一條線呈現的是香港黑社會,以個性憨直、十分講義氣的三腳豹(劉青雲飾)為中心人物。各自發展的三條故事線,因為金錢而相互連繫,此外電影兼用倒敘與插敘的敘事手法,卻不覺雜亂無章、難以理解,足見編導的技術嫻熟。
誰說從頭打到尾的動作片一定沒有內容可言?英國導演蓋瑞斯.艾文斯(Gareth Evans)的《全面突襲》運用大量的專業格鬥術CQC(Close Quarters Combat),呈現淋漓盡致的武打場面,幾乎毫無冷場;至於劇情的部分,固然非常單薄,甚至有些不合常理之處,但是導演在片中層層堆疊空間與權力的關係圖式,足以彌補劇情上的缺陷。
越南籍導演武玉登(Vũ Ngọc Đãng)的《你是天堂,愛是地獄》曾在許多的國際電影節公開放映,並獲得好評,更號稱是越南影史上首部正面描寫同志的電影。的確,單就整體氛圍來說,如同多數的同志電影,這部片同樣瀰漫著哀傷的氣息,然而我以為,電影固然是從同志出發,幾款電影海報也以兩位男主角為主要意象,導演意欲描繪的對象卻不是僅限於同志,而是一群不為社會主流價值觀所接納的人,包括:同志、妓女、男妓、拾荒者和智能障礙者。
《孩子不壞》依舊是一部很梁智強的電影。梁智強一向懂得觀眾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他的作品總能親近普羅大眾的人生經驗,令人感同身受。此外,他亦十分擅於操弄觀眾的情緒,前一秒你可能還在哈哈大笑,下一秒卻是眼淚潰堤。梁智強從不費心去經營電影的藝術層面,也不會拐彎抹角地說故事,他的作品通常有著強烈的目的性,讓各個族群的觀眾都能一目了然他所欲傳遞的訊息。教育就是他所關注的議題之一。從《小孩不笨》(I Not Stupid,2002)及其續集,到最新作品《孩子不壞》,他反覆從不同的角度──社會、學校與家庭──探討小孩的教育問題,讓電影不僅是娛樂而已,還能達到教育的功能。
人物傳記電影的拍攝有其難度,因為以真人真事為本,細心的觀眾不免將電影與現實做比較;再者,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如果流水帳似地去紀錄,不僅難以凝聚目光,也失去電影作為藝術創作形式之一的獨特趣味,因此敘述角度與切入點的選擇便成為箇中關鍵。由法國知名大導盧貝松(Luc Besson)所執導的《以愛之名:翁山蘇姬》講述的當然是緬甸政治家翁山蘇姬的故事,然而電影的焦點不在緬甸的局勢與翁山蘇姬的政治事業上,而是以「愛」為中心──如同台灣片商所加注的標題──呈現翁山蘇姬與丈夫、兒子之間的愛,以及她對國家的愛。
翻開書頁,有句話隨即映入眼簾:「凡是只懂言說真相的人,是不值得去聆聽的。」起初我並未將之放在心上,反正小說嘛,本來就不會期待當中有多少的真相存在(雖然有些神經較為敏感的人總是喜歡將小說當作史書去過度解讀),只消放輕鬆,讓自己任意徜徉於作者的想像世界中即可。但是,故事隨著一位名為亞倫.卡爾森的百歲老頭爬下二樓的房間窗戶,從馬姆科平養老院成功「越獄」之後,如同一列失控的火車,不但脫軌,還繼續以十足的馬力往前爆衝,一切根本是亂了套!
無庸置疑,對作者喬拿斯.喬納森及其處女作《百歲老人蹺家去》而言,「亂了套」一詞絕對是最高讚譽。這裡所指的並非是小說的文字毫無章法,讓人摸不著頭緒,反之作者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就像亞倫知道能夠遠離養老院的院長愛麗絲修女去浪跡天涯,遠比混吃等死有趣一樣。
《弓箭之戰》是韓國導演金韓民(김한민/Kim Han-min)的第三部劇情長片,也稱得上是他的轉型之作,因為在這之前,他所拍攝的電影多以驚悚題材為主,並在國內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以朝鮮時代的「丙子胡亂」為背景的《弓箭之戰》如同片名所示,將韓國人引以為傲的弓箭技藝融入其中,呈現箭術之魅力。
《禮記.禮運》裡有這麼一句話:「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明確指出人的基本欲望所在。飲食,顧名思義,是維持生命之必需;男女,說的是性愛,關係著生命的延續。由此可見,飲食與男女之間的密切關聯。李安的《飲食男女》(Eat Drink Man Woman,1994)便以吃的場景處理人際關係,藉由中國博大精深的吃食文化帶出都市男女的各種情貌;時隔將近20年,製片人徐立功為了達成拍攝續集的夢想,找來擅長於將文學作品影像化的導演曹瑞原,共同完成《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
其實,《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與《飲食男女》的劇情並無明顯的接續關係,因此與其說前者是後者的續集,不如說兩部電影是同樣以「飲食」與「男女」兩種要素來推動劇情。此外,在徐立功的發想下,《飲食男女—好遠又好近》有別於《飲食男女》的大魚大肉,改以自然純粹的蔬食呈現電影中的「飲食」,至於「男女」的部分,主要集中於兩代之間愛情觀的歧異。說穿了,「飲食」只是包裝,它的精緻與色彩豐富了視覺,它所蘊藏的哲理與禪意象徵著愛情,使其內涵豐厚。
在2012年的賀歲檔期中,多部台灣電影爭相上映,展現百花齊放的熱鬧景況。當中,新銳導演高炳權與林君陽共同執導的《愛的麵包魂》算是一個「清新」的存在,因為它既沒有花花綠綠的戲服、驚險刺激的動作場面,也不是以狂放又熱血的民俗藝術表演為主軸,一如片名中的「愛」所示,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輕鬆的浪漫愛情喜劇。
電影的劇情圍繞在綽號糕餅的高秉宏(陳漢典飾)、布萊德(倪安東飾)與邱曉萍(陳妍希飾)三人身上,青梅竹馬的糕餅與曉萍交往多年,幾乎論及婚嫁,不料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外表帥氣的中法混血兒布萊德對曉萍展開追求,讓一心想到法國圓夢的曉萍不知該如何是好。三角戀的情愛糾葛在韓劇或台灣偶像劇中屢見不鮮,雖然是老掉牙的把戲,但總能吸引許多觀眾的目光,可說是猶如萬靈丹的戲劇公式。不過,在《愛的麵包魂》中,三角戀的設定實際上隱藏著另一層意義,那就是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