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社會/歷史/傳記 (3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3096天:囚室少女娜塔莎.坎普許》 

愛爾蘭作家愛瑪.唐納修(Emma Donoghue,1969-)以囚禁為題材,寫下精采萬分的小說《房間》(Room,2010)。無獨有偶,《3096天:囚室少女娜塔莎.坎普許》在故事取材上相似於《房間》,同樣以囚禁為題材;不同的是,這是作者娜塔莎.坎普許親身經歷。

誠如書名所示,娜塔莎從1998年3月遭綁架開始,直到2006年8月順利逃脫為止,她總共被囚禁了3096個日子。漫長的年歲中,小女孩長成少女,珍貴的童年時光就這麼斷送在綁匪手上。如此可怕的境遇,即便是成人也無法承受,時值10歲的娜塔莎又如何能熬過這段日子?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4593_m

看電影是許多人所喜愛的休閒娛樂之一,但是又有多少人會去注意除了導演和演員之外,那群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相信大家在電影結束、場內燈光尚未亮起之前便迫不及待起身離席,僅有少數人會繼續待在座位上,將一長串的幕後工作人員名單看完。在第4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台灣演員楊貴媚在頒發「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時,說:「要成就一部電影,其實是由一大群人默默地在背後付出,無論是票房好與壞,他們都堅實地堅守岡位。」此外,入圍者介紹的影片中,更是將這群人稱之為電影「繼續勃發的能量根源」。野上照代的《等雲到》紀錄的就是這群人的故事,以及電影背後的二三事。

誰是野上照代?從書的副標題《與黑澤明導演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不難看出她曾與日本電影巨匠黑澤明(黒澤明,1910-1998)共事過,根據她的文字,開啟她與電影的不解之緣的是伊丹萬作(伊丹万作,1900-1946)導演的《赤西蠣太》(赤西蠣太,1936),1949年進入京都攝影所擔任見習場記,1950年黑澤明為了拍攝《羅生門》(羅生門,1950)來到京都,這是野上照代為黑澤明工作的起始,從此之後,兩人合作將近半世紀,完成19部作品(黑澤明畢生共執導30部電影),直到1998年黑澤明逝世為止。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4322_m

《房間》是一本很特別的小說。故事內容描述一名遭囚禁7年的少女和她的小孩傑克如何相依相存,並想盡辦法逃離凶手魔掌,最後學習適應外界環境的過程。就題材而言,這樣的內容算不上新鮮,但是作者愛瑪.唐納修選擇一個獨特的視角──以5歲的傑克作為第一人稱自述──來呈現,讓故事不局限於犯罪案件本身,更擴大到其他議題,提供更為廣闊的探索空間。當中,最令我感到趣味盎然的便是「房間」元素的運用。

很多人被各種各樣的方式關起來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4147_m 

身為一位作家,山崎豐子有許多值得令人讚賞和尊敬的地方。其一,以作家身分出道至今,山崎豐子總共出版10多部小說作品,其中包含多部長篇大作,縱使已壽登耄耋,仍舊不懈於執筆,在2009年出版新作《命運之人》(運命の人,2009);其二,從故事取材來看,山崎豐子不似多數作家自始至終耕耘於相似題材,她可以寫海帶商、演藝娛樂業、時尚設計圈、大學醫院、銀行界、航空業,也可以從大方面著手書寫戰爭,由此可見她在資料收集、閱讀和消化方面的絕佳能力;其三,雖然書寫題材看似沉重且龐大,山崎豐子仍有辦法將之融入一個個精采的故事中,讓人看到欲罷不能,特別是對人性的細膩刻劃,更是山崎豐子最顯著的標記;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作品的影響力。由於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山崎豐子的作品往往能引起讀者的廣大迴響,進而帶動討論與省思。

山崎豐子的作品還有一項特色,即為多數作品都曾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巨作《白色巨塔》(白い巨塔,1965-1969)的改編次數甚至多達6次。本書《不毛地帶》在去年(2009)由富士電視台作為開台50年紀念改拍成電視劇,前後共以兩季的時間播放,為曾出演《白色巨塔》的男星唐澤壽明(唐沢寿明,1963-)領銜主演。電視劇播放之時,我隨即墜入劇情之中,每每看完一集,聽到結尾曲〈Tom Traubert's Blues〉響起湯姆威茲(Tom Waits,1949-)滄桑帶點磁性的聲音,總不禁感慨萬千,眼眶泛起溼潤的淚液。因此,我引頸期盼著原著小說的翻譯、出版,想重溫並更為仔細地感受主角壹岐正的內心世界。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4301_m

去年,我曾看過一部以「蒙特婁理工大學屠殺事件」為藍本的加拿大電影《蒙特婁校園屠殺事件簿》(Polytechnique,2009),導演選擇以黑白影像簡化色彩,亦不加油添醋刻意經營煽情橋段,此手法反而大為增添影像懾人的力量。至今,我仍清楚記得當時看完電影感受到的震撼。因此,當我看到《活著》這本書的簡介時,頓時覺得內容似曾相識,但未多揣度,直到翻開書頁,看到譯者所寫之序,才發覺原來兩者是脫胎於同一起事件。更正確地說,電影是以第三者創作的手法完成,《活著》則是此事件的當事人之一:凶手的母親莫妮卡.拉屏,和另一名記者哈洛.蓋聶共同撰寫的作品。

坦白說,從開始閱讀《活著》,我始終抱持著十分矛盾的情緒。每每在新聞媒體上見到犯罪案件,人們總是先入為主認為犯人一定生長在不甚健全的家庭,因為在父慈母愛、和樂融融的環境中,怎麼可能培育出行為偏差的孩子?此外,正如莫妮卡所說:「在社會大眾看來,做母親的理應承擔一部分的責任與責難。」一個人會產生不當行為,對他人或社會產生危害,其父母絕對無法完全卸責。在種種刻板印象籠罩之下,對於莫妮卡.拉屏的遭遇,我實在無法放寬心將她視為「被害人」之一。另一方面,倘若真要將14條生命歸責於莫妮卡.拉屏一人身上,確實是毫無道理。畢竟動手殺害這些人的是她的兒子馬克,同時莫妮卡自身除了遭受喪子之痛,還得活著面對親生兒子是殺人犯的事實,以及社會輿論的抨擊。一旦思及此情此景,憐憫之心便油然而生。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3831_m

閱讀《塞拉耶佛的大提琴家》這本小說的同時,我的腦海中不斷想起以色列導演阿黎.佛爾曼(Ari Folman)的電影作品《與巴席爾跳華爾滋》(Waltz with Bashir,2008)。兩者同樣以戰爭作為故事背景,卻沒有直接描述戰爭發生的始末,反而以極為私人的觀點重新詮釋戰爭。此外,這兩部作品最大的特徵就是皆以充滿詩意的名稱作為標題,讓人無法與殘酷且現實的戰爭聯想在一起。然而,在這看似美麗、浪漫的標題底下,傳達出的訊息卻是如此沉重且深刻,使人在脫離作品的內容之後仍久久不能自己。

容我先引用一段本書的創作背景,讓各位能約略了解現實的冷血與殘酷:「1992年3月1日,波士尼亞宣布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得到聯合國與大多數國家承認。但占境內不到三分之一人口的塞爾維亞後裔(信奉東正教,也是前南斯拉夫聯邦的主要族裔),因為擔心受到回教徒主導的波士尼亞政府迫害,起而反抗,並得到塞爾維亞政府支持,一路擊潰波國政府軍,占領了三分之二的土地,並在控制區內大舉屠殺回教徒與克羅埃西亞後裔居民,進行所謂『種族淨絕』,同年4月5日開始長期封鎖首府塞拉耶佛……史稱『塞拉耶佛圍城』,是現代戰爭史上最長的圍城事件。塞拉耶佛圍城長達3年10個月,結束於1996年2月29日。在將近1500個日子裡,困留城中的居民日日夜夜生活在飢饉,以及自己或家人可能隨時喪命的恐懼中……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3756_m

你是否曾看過一棟建築在瀑布上的別墅?人工完成的外來物體,巧妙地融合在林間、溪旁、瀑布上,仿若盤古開天以來就以存在於此。隨著四季換移,或紅楓、或綠葉、或白雪,是自然妝點了它,是它豐富了自然,彼此相輔相成呈現一片和諧。它就是美國著名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的作品──流水別墅(Fallingwater)。萊特堪稱是20世紀上半葉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不僅設計了一系列具有個人風格的建築,還帶領了美國建築史的前進。

流水別墅算是我和萊特的初次認識,正確來說,當時我只對這棟特別的建築有著深刻的印象,但完全沒有頭緒這是誰的作品,更別談瞭解萊特這位建築師的生平和想法等詳細背景資料了。直到一本以建築師法蘭克.萊特和其戀人梅瑪.錢尼(Mamah Borthwick Cheney,1869-1914)的戀愛為本,寫成的虛構小說《愛上萊特》的出現,我才算真正對萊特這號人物的生活片段,及其對建築的熱情和想法有了粗略的認識。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3961_m  

猶記某一年得聖誕節,母親要我記得捎封電郵,向長年隻身在中國工作的父親道聲祝福。父親看了信之後,回信給我:「老爸自己一個人過聖誕夜,也還好,已經習慣了。」當時看到這句話令我興起些許感傷,眼角不禁泛淚。習慣一個人。這是怎麼樣的一種感覺?雖然我亦是離鄉背井,獨自一人到台北念書,但在這個交通便利、人手一隻手機的年代中,我不敢說對此有多深刻的體念。至少,我仍身處在台灣這塊不大也不小的島嶼內。不像父親跨越台灣海峽到了中國;不像《歸鄉路》中的主角列夫從東歐的共產國家到自由的英國,更何況列夫還背負著語言不通和中年失業兩大重擔在身上!

《歸鄉路》從列夫離開家鄉的客運上說起。他懷抱著苦痛與夢想,試圖脫離一成不變且毫無遠景可言的伐木工作──正確來說,是伐木場關閉造成他失業──並承受拋下年幼女兒和年邁母親的無奈,踏上英國這塊人生地不熟的國度。因為,英國是他的希望。這樣的情節使我想起發展於19世紀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當時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只要自己以勇氣、決心和勤奮等精神,在美國努力不懈奮鬥一陣子,即可換取更好的理想生活。不可否認,有人確實在美國成功致富,但事實上,多數人的夢卻殘酷地粉碎殆盡。看到幾乎孑然一身的列夫認為英國人福星高照,因此想與他們分享一絲好運,我不禁為列夫的未來擔憂。正如伐木場老闆的告誡:「列夫,生命不是拿來作夢的,做太多夢可是會招致毀滅的。」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3635_m  

闔上書本後,艾蘭妮、安娜及瑪麗亞等若干女子的形象,依舊清晰分明地盤旋在我的腦海裡,仿若我亦曾經處於其中,感受到她們的勇敢與軟弱、堅強與無奈、幸福與淚水,以及那份無可取代的愛。我不禁重新翻開書頁,再次閱讀開頭的第一部分,讓這個屬於四代女人的故事像一個圓般,緊密連結起來。誠如瑪麗亞的好友弗蒂妮所說:「她們的生命纏繞在一起,我們希臘人所說的『命運』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說的『命運』,很大一部分是由祖先而不是星辰決定的。」

《孤島戀人》以希臘愛琴海上的第一大島──克里特島,及其北岸的史賓納隆加島為小說發展的主要舞台。拜網路和旅遊書籍之賜,近幾年愛琴海的藍白風情在台灣大肆盛行,無論是餐廳還是民宿旅館,紛紛以白牆藍門窗為風格來裝潢,這也成了我們對希臘愛琴海的第一印象與浪漫幻想。然而,在《孤島戀人》的通篇文字敘述中,絲毫不見陽光熱情灑落、明亮清爽的既定印象,取而代之的是「痲瘋病」所引起的生離死別悲劇,使得整本小說瀰漫著無奈又無助的濃重氛圍,為希臘愛琴海上的島嶼披上一層灰暗面紗,完全顛覆我們的美麗綺想。另一方面,也因現實的殘酷無情面的映襯,得以顯現出溫暖的人性光輝。如同藍色代表著憂鬱,但同時又是明燦天空與閃耀大海的顏色,《孤島戀人》就是這麼一部夾雜了許多複雜及矛盾情緒,精闢刻劃出人性與心靈蛻變成熟的動人作品。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4331_m  

《不沉的太陽》是山崎豐子根據真實空難事件所寫成的小說。1985年8月12日,日航(JAL)的波音747-100SR型123班機從東京的羽田機場起飛後,因垂直尾翼受損脫落而在群馬縣的御鷹巢山區墜毀,共有520人不幸罹難,但有4人奇蹟生還。書中的主角──恩地元,為日航的一名員工。恩地元的個性耿直,堅信著為乘客及所有員工爭取最大利益和飛航安全是自己該做的事,然而此信念卻惹惱了航空公司高層及政治獲利者,多次遭左降到偏遠地區,從喀拉蚩、德黑蘭到非洲的肯亞,被迫和妻子及一雙兒女長期分隔兩地,雖然中間有段時間妻子帶著小孩離開日本到恩地元的身邊,但對小孩的成長過程來說,父親所佔的比例是微乎其微,可以說是在彼此的生活中都存在著一塊無法彌補的空白。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3538_m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是根據蒙曼在《百家講堂》節目中,所主講的《太平公主》系列單元集結潤飾而成。蒙曼行文的口吻十分輕鬆且風趣,將嚴肅的歷史事蹟巧妙化作一部高潮迭起、勾心鬥角的謀略小說,更為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太平公主等歷史人物勾勒出栩栩如生地的形象,讓人一翻開書頁便欲罷不能直至末尾。

特別是「歷史」對我來說,從來就是讓我又害怕又討厭的科目,一堆的人名和年代數字串連成又硬又難消化的教科書,縱使上頭寫的都是中文字,卻如同一部「天書」般令我滿頭霧水。但在脫離「歷史=考試科目」的時期後,漸漸地改變對「歷史」的態度與想法,因為不再需要用力去強記,亦毋須從眾多選項中依發生先後去排序,「歷史」就變得有趣許多。另外一方面,我又對女性在「男性至上」的歷史發展中扮演何種角色感到好奇,《蒙曼說唐:亂世紅顏》遂成為我歷史閱讀的初體驗。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7393527_m  

《午間女人》這個中文書名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小說試讀募集的文章中,並未對這個神秘的詞彙多做解釋,僅簡單敘述故事大綱:海蓮娜的母親因接連的喪子之痛而精神崩潰,使得她對海蓮娜及姊姊瑪塔冷漠以待;長大後的海蓮娜遇到一生的摯愛,卻在即將踏進幸福的未來人生時,遭受命運無情的捉弄,從此便形同槁木死灰般封閉起自己的內心。在閱讀了劇情簡介之後,不難了解到這是一部以動亂時代底下,女性的命運發展為主題的小說。但是,這又和「午間女人」這四個字有何關聯?讓我不禁翻開書頁,隨著作者茱莉亞‧法藍克的細膩文字深入主角海蓮娜的人生故事中。

原來,「午間女人」為索布人(西斯拉夫民族)的傳說人物。她擁有白皙的皮膚,會在正午時分現身誘惑人們。被午間女人找上的人必須花上一個鐘頭的時間,向她敘述亞麻的處理及編織方法,否則就會失去理智、暈眩、全身麻痺,以至於被午間女人用鐮刀砍下頭。其實,直至閱讀完這本小說時,我依舊無法理解「午間女人」在這個故事中代表的意義;為了寫這篇試讀心得,重新思索海蓮娜及所有的女性角色後,我才發覺到海蓮娜和她的母親瑟瑪‧烏爾璽不就像是遭受到午間女人的毒手,導致內心如同聾了、啞了般,對周遭的人們甚至是親生小孩都冷漠以待,並將自己壓抑在憂傷的絕望和溫柔的希望所構築而成的矛盾當中,讓人感到萬般的無奈與心碎。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