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筆》  

《絕筆》是殺手的故事,同時也是關於寫作的故事。

在史蒂芬.金過去的小說中,不難看見許多作家的身影穿梭其間。譬如長篇小說《撒冷地》(Salem's Lot,1975)的班、《鬼店》(The Shining,1977)的傑克、《戰慄遊戲》(Misery,1987)的保羅、《一袋白骨》(Bag of Bones,1998)的麥可,以及短篇小說〈1408〉(1408,1999)的麥可、〈老鼠〉(Rat,1999)的德魯。這群作家們當前皆面臨著程度不一的困境,或許是人生歷程遭遇變故,或許是創作生涯陷入瓶頸,好似在告訴所有讀者,寫作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是以《絕筆》的主角比利.桑默斯雖然有時也會夢想寫作,卻沒有真正動筆過。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  

在許多傳統小吃店哩,常常可以看見牆上貼著勸世詩文〈莫生氣〉,提醒人們相遇即是有緣,千萬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然而,這般道理誰都懂,要真正做到身體力行卻十分困難。樓上鄰居發出的噪音、老公亂丟的襪子、小孩沒有把玩具收拾好、開車遇到三寶駕駛……,日常生活中實在有太多太多的情況足以點燃我們的怒火。甚至,有時候心中就是有一把無名火,卻說不出甚麼具體原因造成,只能獨自一人生著悶氣。

在哲學著作《尼各馬科倫理學》裡,亞里斯多德曾說:「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甚麼大不了。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既然難以避免發脾氣,不如好好釐清自己為何而氣。就像身體有病痛即表示哪裡有所不對勁,負面情緒的產生也是同樣道理。只是相較於生理疾病,心理的不快往往隱而不顯,更遑論是要梳理清楚隱藏在背後的脈絡了。事實上,那些你以為不過是「蚊子」般大小的事情,卻很有可能牽扯出猶如「大象」般巨大的遠因。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亡花》  

他是神,是為了拯救即將病死的人類而降臨的神,除了心理疾病之外,包括癌症和殘疾在內的任何疾患,都能在短短數個小時內透過手術治癒。他是惡魔,是奪走了223條人命的殺人魔,這些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人體實驗的對象,反覆遭受慘無人道的試驗,最後痛苦地死去。他是李英煥,既是神,又是惡魔。

故事從李英煥遭警方逮捕拉開序幕。當他進入司法程序,走進媒體與大眾的視野後,猶如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社會自此開始動盪不安起來。儘管李英煥的罪行無庸置疑,就算多判幾個死刑都無法償還,但人們卻自動分成了兩大陣營,在殺與不殺的兩個極端之間相互叫囂。一方以朴在俊律師為代表,他們或是為了自身的疾患,或是為了拯救親人於痛苦之中,主張應赦免李英煥的罪,使其回歸社會,行醫濟世。另一方則是以張東勳檢察官為首,認為在法治國家應依法行事,並為那些受害者家屬討回公道。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咪的最後時光》

根據內政部統計,在2022年的前9個月,台灣新增的寵物登記數量已遠遠超越新生兒人數,一方面反映了少子化的現象加劇,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包含狗、貓在內的動物,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連結愈發緊密,有時甚至就像家人般擁有無可取代的一席之地。有川浩的短篇小說集《貓咪的最後時光》就彙集了7篇與貓相伴的小故事,有心酸、有感動,但更多的是溫暖。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奶奶的夏威夷祭祀》 

鄭世朗借用自己奶奶的名字寫下的《奶奶的夏威夷祭祀》,既是沈時善的故事,也是女性的故事。

「可是我只有變成別人,才能為自己說話,」繁體中文版《82年生的金智英》的書封上如是寫著。這段話既是金智英壓抑已久的心聲,更明白揭示出女性在父權社會中,長期處於失語的狀態。在歷史(History)的宏大敘事下,只有男人的故事被記述、被傳誦,而女人的故事即使沒有什麼大不了,難道就不值得紀錄嗎?又有誰願意為她們述說呢?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翼的翅膀》  

「人們常羨慕小鳥飛行的自由,可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多半的小鳥終生都棲守在同一個巢,只能在很固定的領域中飛翔;而候鳥,因為天賦的習性,每年不由自主忙碌地往返於南北之間,飛行在同一條路線之上。這樣子,你能說一隻冉冉飛騰而去的小鳥自由嗎?」
——朱少麟《傷心咖啡店之歌》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月曜日的抹茶咖啡店》  

日本的傳統舊曆法中,1月又稱為「睦月」(むつき),有與人友好、和睦融融之意。在新年的月份裡,親友相互拜訪、齊聚一堂,這樣的別名也為一整年帶來美好的起始。收錄在青山美智子《月曜日的抹茶咖啡店》的同名短篇小說,故事就是發生在充滿祝福的1月。

不過,似乎不是每個人都能被吉星眷顧,蒙受祝福,例如主角美保。在手機店上班的美保,好不容易忙完新年檔期,卻忘了一月的排班表和其他月份不同,在放假的日子竟早早起床出門上班。不僅如此,彷彿衰神上身的美保,想利用假日空檔去買之前看上的羽絨衣,卻發現已經賣到斷貨;吃薯條時打翻番茄醬,弄髒了衣服;進洗手間想洗掉番茄醬,才發現沒帶手帕。「我本來就不算是運氣好的人,」諸事不順的美保不禁感嘆。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來》  

許多小說家窮其一生都在述說同一個故事,闡述同一個核心要素,史蒂芬.金亦為其中之一。不過,即使他的作品常常被歸類為恐怖小說,我卻以為「成長」才是貫穿其作品的重要因素。沒錯,史蒂芬.金不斷轉換形式反覆書寫的其實是成長故事;尤以過程中所遭遇的汙濁與不堪,更是他關注的焦點。

在一舉成名的首部小說《魔女嘉莉》(Carrie,1974)中,史蒂芬.金用全世界的力量將嘉莉推向地獄魔境,寫成一則青春期女孩的恐怖童話。另一部曾多次影視化的知名小說《牠》(It,1986),再次觸及童年陰影對人生的影響,但史蒂芬.金這次給予書中人物們一個直面過去,弭平創傷的機會。《鬼店》(The Shining,1977)裡的丹尼,同樣在30多年後的續集《安眠醫生》(Doctor Sleep,2013)重回全景飯店,回到一切開始的地方,與曾經的可怕回憶對抗。至於近作《機構》(The Institute,2019),則暗喻了成長過程中的社會化學習對人的制約與同化。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詛咒兔子》  

一則空穴來風的謠言,讓代代相傳的釀酒家族大廈傾頹,藉勢興起的另一家大公司仰賴極佳的政商關係,獨佔了整個酒類市場,大發利市。以製作詛咒物為業的爺爺,決心為好友報仇,打造了一盞外型可愛的兔子燈,託人送給酒商社長。未料,詛咒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發酵了…

在韓國人的文化中,「恨」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鄭寶拉創作的短篇小說〈詛咒兔子〉即是以此推展劇情。釀酒家族好友的故事,爺爺早已重複說了幾十次,但每每提及仍不禁眼眶泛紅,那是對好友的遭遇感到不平,亦是無法忍受世上存在如此不公不義之事。「雖然世上沒有這種道理,但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正因如此,我才能延續爺爺和爸爸的工作,繼續以製作詛咒物為業以維持生計,」故事的敘述者說道。殘酷的社會醞釀出來一股又一股憤怒鬱悶的情緒,難平的憤恨最終只能化為詛咒。這是對現況的無力,也是無奈。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要還活著》  

小時候,總期盼著趕快長大,認為離20歲還好久,也無法想像30歲的自己,甚至覺得40歲已經好老好老。想著想著,竟在不知不覺間長成了所謂的「大人」,活過20歲,活過30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原來長大是這麼一回事,原來活著是如此簡單……嗎?

「原來生活不過是/停下來就傾倒的單車」陳珊妮在〈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裡如是唱著。當我們順著時間不斷往前邁進的同時,還有一群人困於種種因素之中,不得不停下腳步,甚或不慎傾倒,遭時間無情輾壓過去。曾寫下暢銷小說《餘命10年》的小坂流加,患有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等不到文庫版的出版就於2017年初不幸離世,他的人生就此停留在38歲。時間繼續往前推進,他的家人在電腦裡找出一份尚未公開的《只要還活著》原稿,在出版社的安排下,隨即於2018年出版。

文章標籤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