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傳統舊曆法中,1月又稱為「睦月」(むつき),有與人友好、和睦融融之意。在新年的月份裡,親友相互拜訪、齊聚一堂,這樣的別名也為一整年帶來美好的起始。收錄在青山美智子《月曜日的抹茶咖啡店》的同名短篇小說,故事就是發生在充滿祝福的1月。
不過,似乎不是每個人都能被吉星眷顧,蒙受祝福,例如主角美保。在手機店上班的美保,好不容易忙完新年檔期,卻忘了一月的排班表和其他月份不同,在放假的日子竟早早起床出門上班。不僅如此,彷彿衰神上身的美保,想利用假日空檔去買之前看上的羽絨衣,卻發現已經賣到斷貨;吃薯條時打翻番茄醬,弄髒了衣服;進洗手間想洗掉番茄醬,才發現沒帶手帕。「我本來就不算是運氣好的人,」諸事不順的美保不禁感嘆。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小說家窮其一生都在述說同一個故事,闡述同一個核心要素,史蒂芬.金亦為其中之一。不過,即使他的作品常常被歸類為恐怖小說,我卻以為「成長」才是貫穿其作品的重要因素。沒錯,史蒂芬.金不斷轉換形式反覆書寫的其實是成長故事;尤以過程中所遭遇的汙濁與不堪,更是他關注的焦點。
在一舉成名的首部小說《魔女嘉莉》(Carrie,1974)中,史蒂芬.金用全世界的力量將嘉莉推向地獄魔境,寫成一則青春期女孩的恐怖童話。另一部曾多次影視化的知名小說《牠》(It,1986),再次觸及童年陰影對人生的影響,但史蒂芬.金這次給予書中人物們一個直面過去,弭平創傷的機會。《鬼店》(The Shining,1977)裡的丹尼,同樣在30多年後的續集《安眠醫生》(Doctor Sleep,2013)重回全景飯店,回到一切開始的地方,與曾經的可怕回憶對抗。至於近作《機構》(The Institute,2019),則暗喻了成長過程中的社會化學習對人的制約與同化。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則空穴來風的謠言,讓代代相傳的釀酒家族大廈傾頹,藉勢興起的另一家大公司仰賴極佳的政商關係,獨佔了整個酒類市場,大發利市。以製作詛咒物為業的爺爺,決心為好友報仇,打造了一盞外型可愛的兔子燈,託人送給酒商社長。未料,詛咒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發酵了…
在韓國人的文化中,「恨」是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鄭寶拉創作的短篇小說〈詛咒兔子〉即是以此推展劇情。釀酒家族好友的故事,爺爺早已重複說了幾十次,但每每提及仍不禁眼眶泛紅,那是對好友的遭遇感到不平,亦是無法忍受世上存在如此不公不義之事。「雖然世上沒有這種道理,但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正因如此,我才能延續爺爺和爸爸的工作,繼續以製作詛咒物為業以維持生計,」故事的敘述者說道。殘酷的社會醞釀出來一股又一股憤怒鬱悶的情緒,難平的憤恨最終只能化為詛咒。這是對現況的無力,也是無奈。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總期盼著趕快長大,認為離20歲還好久,也無法想像30歲的自己,甚至覺得40歲已經好老好老。想著想著,竟在不知不覺間長成了所謂的「大人」,活過20歲,活過30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原來長大是這麼一回事,原來活著是如此簡單……嗎?
「原來生活不過是/停下來就傾倒的單車」陳珊妮在〈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裡如是唱著。當我們順著時間不斷往前邁進的同時,還有一群人困於種種因素之中,不得不停下腳步,甚或不慎傾倒,遭時間無情輾壓過去。曾寫下暢銷小說《餘命10年》的小坂流加,患有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等不到文庫版的出版就於2017年初不幸離世,他的人生就此停留在38歲。時間繼續往前推進,他的家人在電腦裡找出一份尚未公開的《只要還活著》原稿,在出版社的安排下,隨即於2018年出版。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沒有想過,戰爭與我們的距離有多遠?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於8月初率團訪問臺灣,短短不到24小時的行程結束後,中國隨即在臺灣周邊海域進行大規模實彈軍演,儼然進入「第四次台海危機」,引起國際間高度關注。時間拉回到今年2月,俄羅斯派遣軍隊入侵烏克蘭,隨後發展成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期間雖歷經數次談判,但戰火迄今仍未停歇,已造成上萬人死亡,以及約莫百萬的烏克蘭人流離失所。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物是怎樣煉成的?
人潮聚集的東京展覽館動漫展會場外,一名推著推車的男子吸引了動漫迷龜谷壯彌的目光,就在他尚未反應過來時,推車男拿出了汽油彈,點火後朝人群丟擲。霎時間,人間煉獄一片,推車男最終引火自焚,將自己煉成了怪物。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愛,一個人可以走多遠?為了愛,一個人可以做出多大的犧牲?在《嫌疑犯X的獻身》中,東野圭吾寫出了為愛犧牲的極致,令人震撼,震撼到無比痛心。到了同為「偵探伽利略系列」的最新作《透明的螺旋》,東野圭吾再次觸及相同的命題;而此次,這份愛的名字是「母愛」,及其衍生出的變形。
小說的序章,「她」在遇見了彼此心儀的對象後,順理成章懷了孕,對方卻在孩子即將出生之前遭逢不幸,加之現實的種種殘酷,讓「她」不得不做出拋下幼女的決定。「為了這個孩子,必須把她交給別人,否則母女兩人都只有死路一條」。身為母親,此刻的抉擇肯定不容易;但也正是因為身為母親,懷著對孩子的愛,希望她能順順利利活下去,才做出了背離「母親」身分的決定。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翻拍為Netflix原創同名日劇、由齋藤工和上野樹里共同主演的漫畫《檜山健太郎懷孕了》,如同名稱所示,建構在一個男性也能自然懷孕生產的世界。故事透過主角檜山健太郎偶然發現自己懷孕的經歷,帶出各種身分的男性與女性面對懷孕一事的觀點與想法。
在人類社會中,懷孕從來都是專屬於女性的責任;尤其在家父長制的期待下,「總認為女人得成為母親才能算是個『女人』,但社會雖然會對女人成為母親表示恭喜,卻不會替母親分擔任何責任,」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如是說。無怪乎即使是在男性也能懷孕的設定下,由於機率僅有女性的10分之一,「對幾乎所有的男性來說,懷孕還是一件事不關己的事喔,」婦產科醫師坦承說道。正因為如此,對普遍的男性而言,「懷孕的女人」宛若他者,更遑論是「懷孕的男人」了,承受的眼光與評價絕對不亞於女性,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們總是很矛盾,一方面自認為萬物之靈,位居所有物種之上,得以宰制一切;另一方面卻又常以動物為師,進行擬人化的想像投射,藉以自我砥礪、反思人生。譬如勤奮團結的螞蟻。收錄在《伊索寓言》的小故事〈螞蟻和蟋蟀〉,透過辛勤勞動的螞蟻和好逸惡勞的蟋蟀兩者的對比,讓人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於是,這個認知成了我們對螞蟻既定的刻板印象之一。不過現實真的如此嗎?
貝納.維貝出版於1991年的《螞蟻》及其續作《螞蟻時代》、《螞蟻革命》,組成了經典的「螞蟻三部曲」。書中從微觀的視角盡可能貼近螞蟻的生活,用想像力構築出一個宏觀的螞蟻世界。然而貝納.維貝的幻想並非天馬行空,而是有所本,其中蘊含的知識量十分龐大,讓這本書不只是小說,更是一部入門等級的科普書籍。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衛.芬基諾斯的《姊妹》寫的是一則關於愛的故事。
在高中教文學的馬蒂妲是名認真盡責的好老師,曾有家長誇讚她,愛護學生如自己的孩子。受父母離婚影響、成績一落千丈的馬特歐,就在馬蒂妲的鼓勵與關愛之下,有了顯著的進步。無怪乎在同事眼中,馬蒂妲儼然是「善良的化身」。至於私底下的馬蒂妲,有個交往5年、快要論及婚嫁的男友艾提安,兩人甚至已經準備好可以有小孩。「當時的一切都如此美好,如此強烈,讓人覺得好像某種永恆就要到來,」馬蒂妲如是以為。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