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看過一棟建築在瀑布上的別墅?人工完成的外來物體,巧妙地融合在林間、溪旁、瀑布上,仿若盤古開天以來就以存在於此。隨著四季換移,或紅楓、或綠葉、或白雪,是自然妝點了它,是它豐富了自然,彼此相輔相成呈現一片和諧。它就是美國著名建築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的作品──流水別墅(Fallingwater)。萊特堪稱是20世紀上半葉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不僅設計了一系列具有個人風格的建築,還帶領了美國建築史的前進。
流水別墅算是我和萊特的初次認識,正確來說,當時我只對這棟特別的建築有著深刻的印象,但完全沒有頭緒這是誰的作品,更別談瞭解萊特這位建築師的生平和想法等詳細背景資料了。直到一本以建築師法蘭克.萊特和其戀人梅瑪.錢尼(Mamah Borthwick Cheney,1869-1914)的戀愛為本,寫成的虛構小說《愛上萊特》的出現,我才算真正對萊特這號人物的生活片段,及其對建築的熱情和想法有了粗略的認識。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部電影的大賣,除了能為片商和投資者的荷包賺進大把鈔票,而導演和演員更能從此打開知名度,為自己的電影生涯開創成功的一頁,並鋪下往後的電影之路。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我們想像不到的效應持續發燒。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沒有這樣一口氣看完一本書。闔上書本,我想起街頭那些看似無所事事、打扮引人側目的少男少女,想起新聞事件中那些逃家、作奸犯科的少男少女,想起正處於大人與小孩之間那塊模糊地帶的自己。《我們的無可救藥》述說著我們的故事,充斥著小鬼的自以為是、懵懂純粹、忿恨不平、對制度的衝撞,揭示出當今社會販賣青春和偶像文化的現象,為我們向大人的世界發出強烈的衷心告白。
青春究竟有著怎樣的樣貌?台灣導演鄭文堂在《夏天的尾巴》(Summer's Tail,2007)這部電影中,以大量的綠色──不冷不暖,又或者說包含了冷與暖,呈現出相互矛盾的衝突感──稻田畫出青春的顏色;被選為今年(2009年)台北電影節開幕片之一,鄭有傑導演的作品《陽陽》(Yang Yang,2009)裡,在電影結束前的最後一個鏡頭中,只見陽陽一人在河堤上慢跑著,從晦暗不明的黎明時分,一直跑到太陽出現的早晨,就這樣由混沌不明的青春摸索中,跑出一條看似光明且清楚的道路。青春不就該是這樣?由一連串的疑問和困惑引發衝突,由衝突中找尋自我,由自我衍生出屬於自己那無可救藥的時代記憶。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麼多年了,我始終把森林當成敵人,不斷逼近,無可抵擋,在我心靈深處覆上陰影,完全忘了在彼得和潔咪失蹤之前,它一直是我們現成的遊樂場、心愛的避難所。直到現在我眼前空無一物,才恍然想起森林原本多美麗。」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它是一本很黏膩的小說。」在《惡搞研習營》試讀徵文活動的內容介紹中,編輯如此寫道。「黏膩」來自於故事題材的詭異、扭曲、血腥、殘暴,同時也讓人感到爆笑、誇張及不可思議,這些特質從出版社釋出的第一篇試讀文〈腸子〉便可窺見。因此,我一度以為《惡搞研習營》只是一本輕鬆、搞笑的小說,誠如中文書名中的「惡搞」二字,它應該像一系列的經典惡搞電影之作《驚聲尖笑》(Scary Movie,2000),雖然讓人覺得又賤又好笑,卻不得不對導演及編劇的創意感到佩服:「媽呀!這也太屌了吧!」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到藍色,多數人肯定會聯想到天空、河流及大海等自然界的景物,這些景物讓人感覺心曠神怡、無憂無慮的平靜,彷彿所有的煩憂皆被吸走,心情輕盈地好似徜徉在虛空中;然而,當藍色從自然界轉移至人身上後,其性質及涵意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在性格與顏色的關係上,藍色通常代表喜歡完美計畫、審慎且符合邏輯的思考,因此顯現於外在時便會讓人覺得抑鬱、沉悶等較為負面的形象。而在德國小說家約格‧凱斯納(Jörg Kastner)的作品《藍》(Die Farbe Blau)裡,藍色甚至成了「魔鬼的顏色」──讓人體內所隱藏,一些自己都不想知道擁有的想法顯露出來。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論是動畫電影或真人電影,只要是迪士尼出品的電影必定以「闔家歡樂」為定位,總能吸引大批的父母親帶著小孩們走進電影院享受這一百分鐘左右的娛樂。因此,這些電影通常會用可愛的動物或夢幻的人物作為主角,闡述友情、誠信及勇敢等積極正面的觀念,讓小朋友們認識這個世界光明的一面。然而如同白晝與黑夜的輪替出現,現實社會中除了電影中所勾勒的美好之外,更多了難以預期的殘酷與無奈。例如經典動畫電影《獅子王》(The Lion King,1994)中,獅子刀疤因對權位的覬覦而殺害自己的兄長木法沙,便展現出人心貪婪及欲望的無限。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房間裡光線迷濛,安寧謐靜,布納提諾的平和睡臉映著微光,如同珍珠母貝般瑩瑩發亮。老人坐在嬰兒床旁邊的地毯上,守護熟睡的布納提諾,猶如守護羊群,沉醉在這一小方世界裡,沉醉在這豐富的單獨裡,沉醉在這一個接一個的無限片刻裡。此時的他,如果能夠把這種沉醉轉化為語言說出來,會說:『我感覺到生命的流動。』」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所流露出的氛圍,而當我閱讀到這段描述時,不知為何,腦海中便浮現書封上的那幅圖片:淡淡的紫紅色天空散發出寧靜卻深遠的感覺,底下杵著拐杖踽踽獨行的剪影則代表了生命的豐富而形成的滄桑,筆直的道路不知通往何處,在這條漫漫長路上,孫子才剛踏上起點,而爺爺卻已接近終點。封面設計整體的色彩及構圖雖略微平淡,卻也成功地營造出深遠的意境,如同小說中以平實的筆觸紀錄爺爺和孫子相處的點點滴滴,同時也讓人深刻地感受到在遲暮之年時所散發出,超越性別及血緣的動人之愛。闔上書本後,我的心中湧現出一股暖流,其中夾雜著幸福、感動以及一絲絲難過,或許這就是生命的美好吧。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是長期在中國工作,習慣直來直往的原因,父親每次上餐館用餐時,只要上菜的速度稍慢,就會毫不留情面,數度找服務人員抱怨,質問為何這麼久還沒上菜。每次見到這個情形,母親都會安撫父親說:「等一下又不會怎樣,難道不怕服務生在菜裡吐口水嗎?」這種事情在表面上講究餐廳衛生的時代來說,聽來肯定會認為不可能發生。不過,誰不曉得當我們正在享用美味餐點時,蟑螂、螞蟻、蒼蠅和老鼠們也在廚房的排水管和後巷等的陰暗角落開著運動會,就連鍋子裡的油都不知是多久更換一次,說不定年代久遠到可以放進故宮珍藏,而吐口水這種暗地來的小事,難保不會發生在被你惹惱的服務生身上,畢竟大家都是有情緒的人啊!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提起墓園,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甚麼形容詞?陰森、可怕,還是雜亂無章?台灣傳統的土葬墓園總是東一片西一片、毫無章法地散布在整片山頭,姑且不論鬼魂到底存在與否,看起來就讓人覺得不舒服。不過,當墓園成為獲獎無數的故事鬼才尼爾.蓋曼(Neil Gaiman,1960-)的筆下素材後,搖身一變為有趣的冒險樂園、學習字母的教室和溫馨的大家庭,讓人忍不住想要進去一探究竟。
《墓園裡的男孩》被譽為尼爾.蓋曼醞釀二十餘年的顛峰代表作。在這之前,我雖然聽過尼爾.蓋曼的大名,也知道他有甚麼作品在台灣出版,卻從未真正去閱讀過他的作品,直到皇冠出版社的試讀邀約信讓我興起好奇之感,因此《墓園裡的男孩》讓我對尼爾.蓋曼的風格有了粗略的認識。《墓園裡的男孩》的故事舞台雖然設定在一座荒廢已久、早已被劃為自然保留區的墓園中,講述的卻是一位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兩種看似衝突的元素相互結合,就像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電影《地獄新娘》(Corpse Bride,2005)一樣,是個人物形象風格強烈、帶著黑色幽默和溫暖浪漫劇情的輕鬆小品。
開到荼蘼花事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